大豆跌了,跌法和小麥有點類似,都是情緒性的上漲回落后,終于暴露了需求的短板。
所以小麥和大豆的真實問題就是4個字:供大于求。
雖然年后,大豆也迎來了上漲,但是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漲得不實在。
其一是情緒性的拉漲。
年后玉米、小麥等都進入到上漲通道中,使得大豆也蠢蠢欲動,但當然這還只是停留在情緒層面.
而這時美國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以及中國隨后宣布對美國反制,對美國大豆等加征關稅,使得國內進口大豆進一步收緊,于是大豆看漲情緒正式爆發。
其二是收儲支撐。
其實回顧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大豆增產,儲備庫等的收儲成為了大豆行情的風向標。
雖然今年收儲價格也要低于往年,但是在情緒性看漲下,挺價的意愿也在增強。
所以,我們就看到,大豆在前段時間里也是比較堅挺的,也就是所謂的“借東風”。
但是我們之前就曾分析過,別看大豆回暖,利好支撐,但是回調風險也很大。
第一,和小麥玉米不同,大豆支撐明顯要弱。
大家可能今年有明顯的感覺,那就是政策端對玉米的支撐很強,其次呢就是小麥,比如最低收購價上調,但是大豆相對來說要偏弱。
為什么?
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給糧食讓步。
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增產的目標下,以及國際局勢動蕩,穩糧保糧的大前提下,大豆的支撐基本是維持原狀,沒有進一步地再提升。
而我們從今年的一號文件里也能看到相關表述,即穩定大豆播種面積。
第二,關稅擾動只是暫時的。
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再起,美豆也幾乎被排斥在外,但是實則是雷聲大雨點小。
因為從中國近幾年進口大豆的來源來看,美豆占比已大幅降低,所以就算暫停美豆進口,對整體中國進口大豆的影響也并不大。
再加上當前并不是美豆的出口旺季,而是南美大豆的窗口期。而隨著巴西大豆收獲進度加快,預計到4月份大批量的巴西豆即將到港,所以這個關稅擾動也就更加被沖淡了。
第三,回歸國內需求。
所以,最后國產大豆和小麥一樣,還是要回歸到國內供需本身。
那么國內供需本身是什么樣呢?
國內大豆近兩年一直是供大于求,國產大豆蛋白含量高,但含油量低,所以主要是用于食用,比如加工豆腐、豆皮等豆制品,這個消費量一直比較穩定,全年消費量大概在1500萬噸左右。
而榨油主要是進口大豆,只有在進口大豆供應不足的時候,才會用部分國產大豆作為補充。
但是近兩年我國大豆產量都在2000萬噸以上,且進口大豆供應充足,也就是說,國產大豆只停留在食用層面,于是就出現了明顯的供大于求。
所以,即便是有政策在支撐,不看蛋白的收豆,但最終大豆的行情還是要回到國內的供需市場上。
再加上前不久地方儲備和進口大豆陸續拍賣,且拍賣價格明顯走弱,才使得國內大豆的看漲情緒終于冷卻下來,并且使得市場對于大豆的預期也開始降低。
所以,近期東北大豆開始震蕩走跌。
而且這種震蕩走跌和玉米以及小麥并不一樣,玉米是糧權轉移后,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博弈階段,而后續來看,尤其是到青黃不接時,會有新的波動。
而小麥呢,作為玉米替代也有一定預期,但是大豆則不一樣,在沒有新的需求利好的情況下,國內需求有限,也就基本限制了大豆的行情。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