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銀行世家——美第奇家族,資助了大量的藝術家、科學家和哲學家。
這些精英齊聚佛羅倫薩,打破了學科、文化之間的壁壘,交匯激蕩,創意不斷,為文藝復興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學界將其歸納為“美第奇效應”,意在強調各個領域和學科的融合創新的重要性。
透過“美第奇效應”觀察,以技術驅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常常跨越學科邊界,同樣依賴知識、數據、人力、金融等要素的聚合。
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發力點。
南京正系統性整合人才、創新、金融等關鍵要素,構建生態體系,激發產業的“美第奇效應”。
產業突圍,“南京打法”有點不一樣。
GitHub是全球最大開發者社區,被視為技術創新與開源生態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今年3月,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團宣布在GitHub開源HeyGem.ai,同時發布基于該模型的同名數字人工具硅基數字人克隆的本地安裝包。
Heygem.ai以最短時間獲1K Star
Heygem.ai是硅基智能自主研發的AIGC數字人模型,僅需1秒視頻或1張照片,即可精準克隆數字人形象與聲音,并在60秒內合成4K超高清視頻。
短短一周,硅基智能線上社區吸引幾萬名全球開發者,成為全球現象級AI開源事件。
硅基智能已經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市場展開布局,未來將繼續推動數字人技術全球普及,幫助更多行業實現智能化轉型。
更多頂尖AI產品,正在從南京出發,普惠全球。
在機器人行業,也有一款重磅產品在南京首發。
今年1月,南京天創電子發布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天魁1號”。
這是全球首個獲得IIC T6級防爆認證的人形機器人,可在氫氣、甲烷等爆炸性環境中作業,已應用于化工廠巡檢、應急救援等場景。
當其他機器人還在“跳舞”,“天魁1號”已經在辛勤“搬磚”了。
“天魁1號”
同樣在今年上半年,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全國首個面向場景的“無人機AI數字調度員”——“風曉飛”。
這是行業首個多模態交互引擎,深度融合語音與文本控制功能,能夠精準適應復雜多變的作業環境,為能源巡檢、應急救援、生態環境等垂直行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無人機AI數字調度員”——“風曉飛”
由低空經濟,轉向商業航天。
南京高華科技是國內第一家掌握無線傳感網絡系統的企業,傳感器相關產品應用于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站建設等重點工程配套任務,正與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的頭部企業深度合作。
南京的航空航天產業,正在加速“起飛”。
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因其復雜性與高難度,往往“九死一生”,被譽為“十年磨劍”。
南京的“一把刀”、“一粒藥”,猶如“利劍出鞘”,劈開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一把刀”,說的是“麒麟刀”。
2024年,中科超精自主研發的“麒麟刀”五大系列產品全部取證上市,創行業最快上市紀錄,被評為中國十大重大技術進展。
“麒麟刀”是一款高端腫瘤精準放療設備,具有精度高、劑量率高、適用性好、安全性好等顯著特點,實現了對腫瘤病灶的精準照射,提高了放療效果,真正實現“只殺癌細胞”。
“麒麟刀”醫用直線加速器
“麒麟刀”相關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處于國際前列,彌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替代。
“一粒藥”,說的是中風急救藥。
2024年12月,南京先聲藥業和寧丹新藥聯合研發的腦卒中創新藥先必新?舌下片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個中風急救藥。
更早一些,先必新?舌下片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是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首個獲得該認定的創新藥,也是中國神經科學領域首個獲得該認定的創新藥。
數據顯示,2024年,南京獲批新藥數量達150個品規,位居全省首位;1類創新藥研發勢頭強勁,2023年、2024年分別有4款、3款獲批上市,數量居全國前列。
從人工智能到機器人,從航空航天到生物醫藥,南京企業創造了一個個全球首個、中國唯一。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創新版圖上,南京正一步步烙下自己的印記,展現了活力與實力。
一位機器人“鋼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南京民歌《茉莉花》圖片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大會場外設置的展示區域,一件件高科技產品“圈粉”參會的中外嘉賓圖片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南京市產業招商中心揭牌
正如文藝復興誕生了豐富的文化成果,南京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正在源源不斷迸發創新成果。
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
答案,就是“美第奇效應”。
即創新、人才、金融等關鍵要素交叉融合,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在產業變革中,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
科技創新要成為產業發展的動力基礎和源頭活水,必須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去年9月,教育部和江蘇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其中,生物醫藥南京分中心落地南京江北新區。
除了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外,生物醫藥南京分中心一次性發布了5項資金支持政策+7項創新服務政策,全力推動高??萍汲晒麖恼n題到落地產業化。
南京生物醫藥谷
作為全國科教重鎮,南京擁有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4所生物醫藥領域專業院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20多所全國重點高校,也開設有生物醫藥相關專業。
守著科教資源“聚寶盆”,早在生物醫藥南京分中心落地之前,南京已全力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一個觀察的視角是,南京生物醫藥產業正涌現一支支“高校軍團”。
“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圣和藥業、登陸A股的海辰藥業,掛牌新三板的海融醫藥,榮獲中國專利領域最高獎的愛德程醫藥,入圍中國醫藥CDMO企業20強的海納醫藥,專注生物醫藥檢測領域與藥物臨床試驗領域的科利泰醫藥……
這些企業的創始人,都是中國藥大的畢業生或教師。
圣和藥業
在南京,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科研院校走進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
云上筋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創立于2021年,是一家專注于研發低空無人機防御產品及安全監管系統的高科技企業。
今年2月28日,云上筋斗正式宣布完成天使+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南京市紫金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南京市紫金航天裝備產業投資基金領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在參加“贏在南京”青創大賽時,南京國資企業就進行了種子輪投資。
此次領投的紫金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是南京市成立的首個低空經濟基金。
該基金由南京市國資委牽頭,聯合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重點投資于低空經濟領域具有高成長性的優質企業。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年均增速超25%,預計2025年將達8500億元。
雖然前景廣闊,低空經濟的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初創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因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從常規渠道獲取資金猶如難上加難,極易陷入資金匱乏的困境。
南京成立紫金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便是發揮耐心資本的作用,為創新企業提供了穩定而持續的支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南京)軟件谷
誠邁科技是中國最大、最專業的移動軟件供應商之一,業務領域覆蓋消費電子、智能汽車、物聯網+人工智能三大方向,合作客戶多為世界500強及行業頭部企業。
作為南京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說起南京的產業生態,誠邁科技董事長王繼平如數家珍,“南京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和技術資源?!?/p>
南京是我國首個“中國軟件名城”,2024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預計超8500億元,集聚信創產業鏈重點企業近200家。
產業強盛的背后,是澎湃的人才資源。
南京在寧51所高校開設了軟件相關專業,全市高校43個一流學科中有7個與軟件相關,軟件相關專業在校大學生約20萬人。
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正在支撐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全力突破“萬億級”。
科技、金融、人才只是我們觀察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一個切面。
實際上,扶持政策、基礎設施、產業鏈協同等要素同樣不可或缺。
這些要素相互交織、融合,釋放“美第奇效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
大會場外設置展示區域里的通用智能靈巧手圖片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科技、金融、人才等關鍵要素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要通過有機融合才能形成“美第奇效應”。
問題在于,如何讓這些要素有機融合?
南京的打法是,持續優化生態體系。
3月26日,南京舉辦2025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
會上,南京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軟件)、機器人、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通信4個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
這是南京首次瞄準四大產業成立攻堅辦,旨在統籌全市資源攻堅重點任務、發力新賽道。
2025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現場 圖片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常常因缺乏中試條件、工程化改造和市場驗證,難以跨越“技術可行性→商業可行性”的鴻溝。
正解局注意到,在本次大會上,省級概念驗證中心、南京科技成果轉化學院、南京(江北新區)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先后揭牌。
此次揭牌的概念驗證中心,便是架在實驗室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幫助驗證技術的可行性和商業價值。
包括前期布局的中試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正在構建從基礎研發、概念驗證到應用開發、中試熟化再到工程化轉化、產業化落地的成果轉化貫通鏈條,打通卡點堵點,讓科技成果轉化邁上“高速路”。
數據顯示,南京科技相關產業貸款規模穩居全省第一,上市公司總數躋身全國第七,創投活躍度位居全國第六。
為進一步釋放金融活水作用,南京推動60余家科創金融專營組織創新推出200余款科創金融專屬產品,組建總規模超2000億元的“4+N”產業基金集群,首批10家合作伙伴集中亮相,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產業生態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招商引資注入新要素。
當前的招商工作,面臨新變化與新挑戰,正從倚重財政補貼與優惠政策的傳統模式,加速向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招商方式、構建招商體系的方向轉變。
為此,南京出臺《關于加強引資穩資 推動招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惠企政策、服務平臺、人才引進、要素保障等發布一系列投資促進新舉措,構建“1+12+20+15+X”全方位招商工作格局,著力營造一流投資環境,提供一流服務。
為更加高效、精準、全周期服務項目,南京成立產業招商中心,將聚焦全域招商信息網絡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項目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發力突破,以更高效的機制、更優質的服務,吸引集聚更多產業科技創新資源來寧落地。
大會期間,共有102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計劃投資總額達1300多億元,為南京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展現了南京強大的投資吸引力。
大會重大產業項目簽約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更需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相互補充。
南京完善產業生態體系,便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制度設計與資源調配,彌補市場失靈、降低系統性風險、聚合關鍵要素,形成“市場高效運行-政府精準補位-生態正向循環”的協同機制。
這樣的產業生態體系,是一個開放性、自生長的有機體,不斷釋放“美第奇效應”,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壯大。
大會展示的機器狗圖片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發力點。
從人工智能到生物醫藥,從低空經濟到機器人,各城市紛紛出政策、搶資源、上項目,希望率先突圍。
有爭奪便有得失,很多人熱衷借機比較城市之高低。
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將城市產業之間的比較,簡化為個別企業的比較,那就有失偏頗了。
城市發展產業就像植樹,不能只盯著某一棵樹木的高低粗細,而要看整個森林。
大會場外展示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 圖片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一座城市產業的成功,從來不是單一企業的較量,而是科技、金融、人才、基礎設施等要素的綜合比拼。
在城市產業競合的喧囂中,南京沉下心來,不爭一企一司的長短高下,而是持續深耕產業生態體系。
這是可貴的“慢功夫”。
“慢功夫”的背后,體現的是一種長期主義。
產業生態體系的構建如同培育熱帶雨林——初期需要長期投入種子(人才)、陽光(政策)、水分(資本)、土壤(基礎設施),看似生長緩慢,一旦形成自循環的生態系統,便會釋放“美第奇效應”,爆發出指數級增長的生命力。
“慢功夫”,就會轉化為,“快增長”。
慢即是快!
未來的城市產業競爭,將屬于那些能忍受早期寂寞,聚合關鍵要素,最終釋放“美第奇效應”的體系構建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