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加速“衰敗”
研究表明:癌癥患者,死于心理因素的占了大半。
不僅在癌癥的發生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20%的促進作用,而且癌癥本身又是個巨大的心理應激源,一旦患者得知了自己得癌癥后,這一劣性刺激又會時時影響著他,以至于大批患者因心理因素的影響而死亡。
醫師要學會說話
醫師要學會說話,這么說也許有點過分,然而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臨床醫生 不會說話,或者不善于說話,或者說話太直接 ,都會導致很多患者心理問題加重。
被嚇壞的身體
筆者有個肺癌患者,骨轉移很長時間了,總體控制得不錯,疼痛已經基本消失了。有一天他來復診,因為我看病是圓桌診療,老患者都認識他。當時我發現他一臉痛苦。
原來,他覺得自己的骨轉移加重了,而且痛得很厲害。我覺得很奇怪,前一陣時間還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加重了?
他說自己剛剛做了骨掃描,醫生說他的骨轉移可能加重了。我就請他把片子拿出來,放在讀片機上看。
骨轉移從骨掃描片子上可以明顯地體現出來,外行人都能看出一二,顏色深的、濃度重的,那就是骨轉移嚴重的。
兩張片子一比較,我也愣住了,我就讓他自己看。最終,他也指出旁邊一張片子的顏色輕一點。我讓他再看一看這個片子是什么時候拍的?他仔細一看,就是前兩天那個醫生給他拍的。
他說:“何教授,你的意思是我最近的骨掃描比之前的要好一點?”我說:“你自己看,我們用事實說話。”
“怎么那個醫生這么說啊?我好像是好一點了。”他馬上就像換了個人一樣高興起來,走的時候也雄赳赳,氣昂昂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暗示問題。
所以,心理問題調整有很多辦法和環節。醫生要學會說話,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心理不健康,康復無望
腫瘤患者,特別是城市里的腫瘤患者,怎么調整自己心理問題呢?通暢,說教式是無用的。這要從改變認知做起,還可以采取相應措施。
對一般人來說,你需要意識到心理問題的重要性,學會 適度地釋放壓力,學會穩定情緒,學會優化個性 。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適應社會的人,心理不健康,身體早晚會發現問題。
我們在亞健康研究當中就發現:所謂的軀體障礙,像失眠、胃口不好、消化障礙、疲勞等,可以說60%~70%以上都是社會適應不良,心理有點兒偏差,出現了抑郁、焦慮等,才導致軀體出現問題的。
因此,心理調整問題是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而且,心理調整的主角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對此,除了上述的這些方法外,你還可以尋求有經驗的心理專家給予指導、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