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的角度,擁有全套產業鏈就意味著穩健性和強大的抵抗不可預知風險的能力。
從安全和穩定的角度來看。
因為規模的原因,我國全產業鏈優勢具有一定的“虹吸效應”,可匯聚全球要素和資源,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
一般來說,如果工業體系對外依賴度過高,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的整個經濟體系在國際沖突中,就有可能受到嚴重的損害。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越完整,換而言之,也就其內部的產業集群耦合度也將隨之提高,那么這個國家的工業配套生產成本越低,彼此的生產配套效率越高,也就是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和很低的價格獲得某種產品。
而“大規模低成本生產民用品”,直接涉及到普通百姓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
從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生態位和競爭力角度來看。
我國產業的區域布局合理,許多省市都已形成面向世界市場的各類產業集群,成為國內產業鏈體系的重要節點。
以各個經濟大省為例,比如廣東。廣東的制造業各部門對國內各省份的產業貢獻程度均較高。
廣東制造業對其他省份制造業出口的貢獻比較大、多分布在5%以上,廣東與其他各省份經濟聯系較為密切。
各省制造業出口來自廣東增加值占比較高的行業多集中在高技術制造業,如北京、天津等,在各省的占比多分布在6%-8%。
上海、浙江、江蘇三個省市的高技術制造業較為發達,來自廣東的制造業出口增加值占比較低。
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行業為例,該產業是廣東第一大支柱產業,廣東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出口貢獻在9%以上,廣東在該領域同各省份的產業鏈聯系緊密。廣東對其他省份出口增加值貢獻高于國內其他省份對廣東的經濟聯系。
廣東、江蘇、山東這些經濟大省在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同其他省份具有密切的經濟聯系,且在高技術制造業領域同其他省份的經濟聯系更為密切;這些省份對其他省份出口增加值的貢獻比較強,高于出口時國內其他省份對其的經濟聯系;中部、西部地區在國內生產聯系中對其他省份的貢獻不足。
廣東高技術制造業出口來自其他省份的增加值不足。隨著其他省份高技術制造業生產能力提高,廣東制造業出口來自其他省份的增加值份額將增加,廣東與其他省份的經濟聯系持續增多,國內價值鏈聯系將更加緊密。
當前,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會更傾向于選擇國內生產鏈條,發揮各地區市場優勢,發展國內大循環,而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就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從企業抗風險能力的角度來看。
連郎咸平都在呼吁中國制造、中國企業做全產業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