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用TikTok換減稅中國不虧
多次以“威脅國家安全”“數據隱私風險”為由,威脅封禁TikTok,要求字節跳動出售美國業務。
簽署行政令強制要求TikTok與甲骨文等公司合作,甚至提出“不賣就禁”法案,設定75天最后通牒。
利用階段(2024-2025)
2024年競選期間,特朗普團隊在TikTok發布大量內容,吸引超1500萬粉絲,獲數十億瀏覽量。
2024年12月公開支持TikTok繼續運營,稱“年輕人喜愛它”,2025年1月就職首日即推遲禁令。
籌碼化操作
2025年3月宣稱,愿以降低對華關稅為條件,換取中方同意出售TikTok美國業務。
商業邏輯:試圖以關稅(每1%關稅價值遠超TikTok)為籌碼,空手套取TikTok控制權,服務美國資本利益。
安全與經濟目標的沖突
標榜“保護美國數據安全”,實則掩蓋打壓中國數字企業的真實意圖。
將TikTok視為可交易的“商品”,暴露其將國家安全工具化以謀取經濟利益的本質。
法律與行政權的博弈
通過行政令干預企業并購,繞過國會立法程序,引發對行政權力濫用的質疑。
字節跳動起訴“不賣就禁”法案違憲,最高法院介入審理,案件成為中美法律交鋒焦點。
中美博弈的縮影
美國以“小院高墻”策略圍堵中國科技企業,TikTok成為數字領域“新戰場”。
將關稅與TikTok交易掛鉤,延續特朗普時期“貿易戰+科技戰”雙打策略。
法律底線
明確反對強制出售:外交部強調“企業運營需遵循市場原則和中國法律”,拒絕外部干預。
反制措施:若美實施惡意收購,中方可能采取對等反制,如限制美國企業在華業務。
經濟韌性
美國對半導體等領域的技術封鎖,反催生中國芯片產業突破(如華為麒麟芯片)。
市場反噬風險:強行拆解TikTok可能引發美國用戶反彈,損害本土投資者利益。
戰略定力
中方堅持“開放合作”原則,但面對極限施壓,不排除以“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工具回應。
馬斯克等美國企業家反對封禁TikTok,形成跨黨派阻力,削弱特朗普政策合法性。
對TikTok的短期影響
最高法院將于2025年1月10日辯論“不賣就禁”法案,結果決定TikTok存亡。
甲骨文、馬斯克等美國資本方可能借機壓價收購,但需平衡中方底線。
中美科技博弈升級
若TikTok被強制出售,將開創“以安全名義肢解他國企業”的惡劣先例。
各國可能效仿美國做法,加劇全球數字經濟割裂。
特朗普的政治遺產
拜登政府繼承“小院高墻”策略,但特朗普的激進手段(如關稅換股權)可能被后續政府調整。
美國年輕人對TikTok的依賴,可能成為特朗普政策的“軟肋”。
特朗普的“TikTok換減稅”提議,本質是冷戰思維在經濟領域的延續。中國堅持“底線思維”與“開放姿態”的平衡,既維護企業權益,又避免過度對抗。此事件揭示,科技霸權爭奪已超越單純經貿范疇,成為大國競爭的新戰場。未來,TikTok的命運不僅關乎一家企業,更將影響全球數字治理規則的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