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你想高興、開心嗎?只要吸一口,笑到停不下來?
請記住,警惕心就請升起。
最近,一種打著“聚會助興”旗號的“草莓熊”瓶罐悄然出現(xiàn)。
近日,四川眉山警方雷霆出擊,搗毀一處偽裝成“草莓熊”氣罐的“笑氣”吸食窩點,現(xiàn)場控制20名沉迷其中的嫌疑人,查獲大量危險鋼瓶。這些看似“可愛無害”的包裝,實則為致命毒氣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的載體。警方呼吁:若發(fā)現(xiàn)此類鋼瓶,請立即報警!這已不是簡單的“娛樂助興”,而是觸碰法律紅線的生死博弈。
新型“笑氣”包裝暗藏禍心
2025年3月,四川眉山警方經過數(shù)周追蹤,對5處隱蔽窩點展開突襲行動,當場查獲32只“草莓熊”氣罐及吸食工具。這些氣罐以“聚會助興”為幌子,實則灌裝高純度一氧化二氮。警方發(fā)現(xiàn),犯罪團伙利用“不算毒品”“國外合法”等謊言誘導青少年,甚至將鋼瓶偽裝成“奶油發(fā)泡劑”逃避監(jiān)管。
危害遠超想象
吸入“笑氣”后,人體會短暫釋放內啡肽產生欣快感,但過量吸食會導致血液氧飽和度驟降,引發(fā)頭暈、肢體麻木、窒息甚至死亡。長期濫用更會造成維生素B12代謝障礙,導致神經損傷、癱瘓及惡性貧血。我國已將“笑氣”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非法生產、銷售、吸食均屬犯罪。
血淋淋的“笑氣”致死案例
【徐州95后福建女孩之殤】
2020年,福建姑娘吳蘭(化名)因過量吸食“笑氣”死亡,尸體被發(fā)現(xiàn)時嘴角仍咬著吸管,床邊殘留血色嘔吐物。警方在其手機中發(fā)現(xiàn)多條購買記錄,最終3名非法販賣者被刑拘。更令人痛心的是,吳蘭從最初“一晚吸1瓶”到死亡前“一晚吸3瓶”,僅用了數(shù)月,心理成癮與身體耐受的疊加效應讓她一步步走向深淵。
“這不是毒品,玩一玩沒事的。”吳蘭曾向朋友描述吸食“笑氣”的感受,“感覺頭暈暈的,有種窒息感,很刺激,感覺忘記了一切煩惱。”
【少女小羽的墮落軌跡】
2022年,17歲的小羽因吸食“笑氣”首次被送醫(yī)救治。當時的她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在ICU經歷數(shù)輪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醫(yī)生診斷其脊髓因長期缺氧已出現(xiàn)不可逆損傷,警告“再吸必死”。然而康復出院后,她竟重蹈覆轍:幾個月后,小羽再次因“笑氣”中毒入院,這次伴隨幻視、自殘傾向,治療費用超20萬元。
為維持“笑氣”開銷,小羽編造“補課費”“創(chuàng)業(yè)基金”等理由騙取父母積蓄,偷走家中3部手機、2臺電腦變賣。更通過網貸平臺借款,兩年內負債9萬余元。今年初,她為籌毒資租用豪車,因毒駕引發(fā)連環(huán)追尾,事故車輛維修費高達48萬元,需全額承擔。
【醫(yī)學解剖真相】
“笑氣”會不可逆地破壞神經系統(tǒng),徐州某醫(yī)院曾接診多名青少年患者,他們出現(xiàn)脊髓亞急性聯(lián)合變性、下肢癱瘓等癥狀。醫(yī)生警告:即使存活,也可能留下終身殘疾,如大小便失禁、視力衰退等。
日常警惕指南
- 識別偽裝:警惕“奶油氣彈”“草莓熊”“保溫吸管杯”等新型包裝,犯罪分子常將鋼瓶標注為“發(fā)泡劑”“清潔劑”混淆視聽。
- 遠離高危場景:酒吧、音樂節(jié)、私人派對等娛樂場所是“笑氣”泛濫重災區(qū),拒絕陌生人遞來的“氣球”或可疑氣體。
- 留意身體信號:若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情緒暴躁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并排查涉毒可能。
- 家庭防線:家長應定期檢查孩子房間,發(fā)現(xiàn)不明鋼瓶、吸管等工具及時干預,必要時進行毒品檢測。
青春不賭明天,生命不容“笑”鬧
“笑氣”危害性與成癮性已讓無數(shù)家庭支離破碎。我國《刑法》明確規(guī)定,非法經營“笑氣”可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吸食者也將面臨治安拘留。面對花樣翻新的毒具包裝,公眾需擦亮雙眼:
見到“草莓熊”鋼瓶,立即報警!
發(fā)現(xiàn)聚眾吸食,立即舉報!
生命僅有一次,別讓獵奇心理成為通向地獄的鑰匙。轉發(fā)擴散,讓更多人認清“笑氣”真面目,共同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