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軍的撤退命令下達時,范天恩正帶著335團在飛虎山死守陣地。
炮火連天,敵人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戰士們的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斷了,就掄起槍托。
可就在這個時候,軍長梁興初的電話打了過來,語氣急促:“彭老總下令,立刻撤退!”范天恩一愣,這是什么情況?戰斗正打得激烈,撤退?可他沒有多問,彭老總的命令,必須執行。
他帶著部隊迅速撤出了飛虎山,留下一地狼藉和敵人滿臉的疑惑。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敵人看到志愿軍主動撤退,竟然大喜過望,開始大舉推進。
這一切,正落入了彭德懷的算計之中。
當時的朝鮮戰場,局勢撲朔迷離。
第一次戰役后,麥克阿瑟依舊狂妄,認為中國的志愿軍不過是“虛張聲勢”,兵力有限,補給困難,不足為懼。
而彭德懷呢?他早就看穿了這位美軍統帥的驕傲和自負。
他要的不是一場硬碰硬的較量,而是一個大口袋,把敵人引進來,再一舉收網。
于是,飛虎山的阻擊戰,成為了這個大計劃中的關鍵一步。335團的死戰,給了敵人錯覺,讓他們誤以為志愿軍已經到了極限。
而當范天恩撤退,敵人不但沒有警覺,反而更堅定了他們的判斷——志愿軍撐不住了!于是,東西兩線的美軍、南韓軍大舉推進,直奔彭德懷早已布下的包圍圈。
范天恩的撤退,直接促成了敵人的大規模深入。
麥克阿瑟一看,機會來了,立刻下令加快進攻步伐,甚至連后方的預備隊都開始向前線移動。
這種舉動,等于把自己所有的家底都端了出來。
而與此同時,志愿軍的包圍圈已經悄然形成,東線的長津湖戰場,西線的清川江戰場,都在等待著這場大收割。
長津湖的戰斗,是整個戰役的高潮。
美軍陸戰一師,這支號稱“王牌中的王牌”的部隊,被志愿軍第九兵團分割圍困。
宋時輪將軍的策略,是盡可能地把敵人捏碎,不讓他們像以往一樣輕松撤退。
志愿軍戰士們忍受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埋伏在雪地里,等候突襲的最佳時機。
而最讓人揪心的,是他們的裝備——很多戰士依然穿著南方過冬的單衣,在冰天雪地里趴伏數小時,甚至有人直接被凍死在陣地上。
這場戰斗的慘烈,至今令人動容。
西線的戰況同樣激烈。
彭德懷調動六個軍,圍殲沃克率領的美軍第八集團軍。
為了讓戰局更加混亂,麥克阿瑟還調來了土耳其軍、英國軍隊參戰,但在志愿軍的猛烈攻勢下,這些雜牌部隊根本不是對手。
最戲劇性的,是沃克的突然死亡。
這位美軍高級指揮官,在戰局最緊張的時候,竟然因車禍喪命,給美軍的指揮體系造成了極大混亂。
有人說,這或許是天意,讓這場勝仗更加徹底。
最終,第二次戰役以志愿軍的勝利告終。
美軍和南韓軍被迫撤回三八線以南,麥克阿瑟的“圣誕節前結束戰爭”計劃徹底破滅。
而回過頭來看,彭德懷下達的那道“撤退令”,簡直是神來之筆。
正是因為這次撤退,才讓敵人毫無戒備地陷入包圍圈。
范天恩后來回憶起這段經歷,感慨道:“當時撤退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彭老總的用意。
等長津湖戰役結束,才明白他的高明。”
有人說,戰爭不僅僅是槍炮的對決,更是智慧的較量。
在朝鮮戰場上,彭德懷用一場精心策劃的戰役,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軍人的膽識與謀略。
而那些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奮戰的志愿軍戰士,則用生命和意志,書寫了一段永不磨滅的歷史。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