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年加力擴圍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印發,從加力推進設備更新、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充分發揮標準提升牽引作用等方面提出25項措施,擴大支持范圍,激發消費潛力,推動我省“兩新”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力爭完成個人消費者汽車報廢和置換更新50萬輛左右,家電產品以舊換新800余萬臺,推動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約4700輛、農業機械報廢更新1.8萬臺套,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更新800輛、動力電池更新4500臺,進一步釋放數碼產品、電動自行車、家居家裝產品等消費潛力。
文件全文如下: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河南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河南省2025年加力擴圍開展大規模
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豫發改環資〔2025〕211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2025年加力擴圍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河 南 省 財 政 廳
2025年3月25日
河南省2025年加力擴圍開展大規模設備
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以下簡稱《通知》)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力擴圍做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結合河南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要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的引領帶動作用,擴大支持范圍,優化實施機制,放大政策效應,推動我省“兩新”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到2025年底,力爭完成個人消費者汽車報廢和置換更新50萬輛左右,家電產品以舊換新800余萬臺,推動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約4700輛、農業機械報廢更新1.8萬臺套,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更新800輛、動力電池更新4500臺,進一步釋放數碼產品、電動自行車、家居家裝產品等消費潛力。
二、加力推進設備更新
(一)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充分利用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老舊電梯及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實施設備更新,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并規?;瘜嵤┰O備更新。2025年實施設備更新項目3000個左右,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4個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全覆蓋。(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交通運輸廳、教育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應急管理廳、農業農村廳、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對符合《關于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的通知》(財金〔2024〕54號)條件的經營主體貸款,在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基礎上,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進行額外貼息;在取得中央貼息支持的基礎上,按照貸款本金的1%給予省級財政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2年,單個項目年度省級貼息不超過500萬元,單個企業年度省級貼息不超過1000萬元。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為符合條件但缺少抵質押物的企業項目提供擔保支持,擔保費率不高于1%。(人行河南省分行、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省政府國資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對標技術、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設備淘汰目錄等,深入開展工業、農業、能源、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分領域分行業明確設備更新目標和實施方案。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加強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常態化儲備,強化各類要素保障,提高項目成熟度和可落地性。完善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低效設備。(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教育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支持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完善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方式,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強化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項目謀劃和跟蹤調度,推動項目高效實施。(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支持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在落實2024年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將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至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補貼標準按照《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執行。(省交通運輸廳、生態環境廳、公安廳、財政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支持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在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水稻插秧機、飼料粉碎機、玉米脫粒機、鍘草機、農用北斗輔助駕駛系統、打(壓)捆機、花生收獲機、自走圓盤式青飼料收獲機、谷物(糧食)干燥機、自走履帶式油菜籽收獲機等13類農業機械補貼的基礎上,將田間作業檢測終端、植保無人機、色選機、磨粉機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結合我省實際按照國家要求擴大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范圍。(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七)支持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加力推進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更新車齡8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車和超出質保期的動力電池,平均每輛車補貼額由6萬元提高至8萬元。(省交通運輸廳、財政廳、公安廳、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支持重點地方新能源重型卡車更新替代。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鄭州城市群范圍內,支持重型卡車(噸位31噸以上、系統功率≥120千瓦)氫燃料電池替代,在現行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每輛車增加不超過15萬元的補助;支持在自卸、攪拌、牽引、市政環衛等重點行業領域替代一批老舊柴油、燃油商用車,更新使用純電動重型卡車。(省生態環境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九)支持汽車報廢更新。個人消費者報廢登記在本人名下的2012年6月30日(含當日,下同)前注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注冊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對報廢上述符合條件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2萬元;對報廢上述符合條件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1.5萬元。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每位個人消費者最多享受一次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個人消費者申請補貼所報廢的符合條件的舊車,應當于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在本人名下;在補貼申請審核期間,其所新購置的汽車應登記在本人名下。(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支持汽車置換更新。個人消費者轉讓登記在本人名下的乘用車,并購買乘用車新車的,給予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支持,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最高不超過1.5萬元,購買燃油車補貼最高不超過1.3萬元。個人消費者申請汽車置換更新補貼,轉讓的既有乘用車應當于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在申請人名下。每位個人消費者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最多可享受一次汽車置換更新補貼,就同一輛新車只能選擇申領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或者置換更新補貼。(省商務廳、公安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支持家電以舊換新。繼續支持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電腦、熱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煙機等8類產品以舊換新,將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家電納入補貼范圍。對2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產品按最終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對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產品按最終銷售價格的20%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空調產品最多可補貼3件),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2024年已享受某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補貼的個人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家電產品可繼續享受補貼。(省商務廳、財政廳、市場監管局、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支持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個人消費者在參與商家購買補貼范圍內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數碼產品的,按產品最終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最高不超過500元。(省商務廳、財政廳、市場監管局、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支持家居家裝及適老產品消費。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智能馬桶、智能門鎖、智能晾衣架、智能沙發(含電動按摩椅)等家居產品,按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單件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500元。對購買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的老年人家庭,按適老化改造產品總費用的30%補貼,每房補貼上限為1.2萬元。加大對個人消費者在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過程中購置所用物品和材料的補貼力度,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以裝修合同為依據實施補貼。(省商務廳、民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支持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對個人消費者交售報廢老舊電動自行車并換購合格新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500元的以舊換新補貼;交售報廢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自行車并換購鉛酸蓄電池電動自行車的,各地可適當加大補貼力度。鼓勵享受補貼的消費者購買符合《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生產的合格電動自行車新車。用于參加以舊換新活動的電動自行車新車,應具有符合現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產品合格證、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證書。(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總隊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
(十五)加強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資源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省資源循環集團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構建覆蓋“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終端產品及貿易一體化”全產業鏈條。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發揮基層網點優勢,加快完善標準化規范化回收利用網絡,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建設省級再生資源綜合性、一體化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再生資源可追溯、可統計、可分析的交易和全流程數字化監管。加強回收循環利用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培育資源循環領域骨干企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省供銷合作社、科技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促進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升級。積極爭取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建設,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支持平臺企業、第三方機構提供二手商品質量檢驗服務、信息擦除檢驗服務。支持符合質量等相關要求的二手車出口。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機電設備實施再制造,再制造產品質量特性和安全環保性能應不低于原型新品。面向自由貿易試驗區復制推廣重點行業再制造產品進口試點措施。(省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鄭州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充分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工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銜接國家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配套文件情況,引導企業環?;?、規范化拆解,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最大支持。(省生態環境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推動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規范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稅收秩序。按照國家工作部署,推廣應用再生材料,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行為。(省稅務局、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公安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充分發揮標準提升牽引作用
(十九)加快標準制定修訂。積極參與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領域相關標準制修訂。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加快制定節能降碳、環保、循環利用等領域標準,強化“兩新”領域標準供給。鼓勵社會團體、企業等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到2025年底,參與制定“兩新”領域國家標準100項,制定地方標準120項。(省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強化標準執行監督。聚焦重要標準執行情況,完善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將家電、家具及建筑裝飾裝修材料、電子及信息技術產品、交通用具及相關產品納入河南省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積極遴選產品設備能效和水效“領跑者”。嚴格執行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強制性標準,提升標準約束力。(省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發展改革委發揮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專班(以下簡稱省工作專班)牽頭部門作用,會同省財政廳安排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加強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省民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應急管理廳、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快細化相關領域補貼標準,組織各地落實好相關領域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整體發力的工作格局。各地要結合實際抓緊落實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壓實責任,高效推進,統籌相關工作經費保障“兩新”工作順利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要用足用好各項政策,推動符合條件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應換盡換”。
(二十二)強化資金管理。省財政按照央地9:1比例安排配套資金,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保障。各有關部門要依法合規安排使用各領域資金,嚴格執行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使用相關規定。按照“先到先得、資金用完為止”原則執行,充分保障《通知》中明確補貼支持標準的領域。實行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分配動態調整機制,優先保障資金支付進度快、帶動作用強的領域資金需求。若某市縣用完中央和省級下達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額度,則超出部分由該市縣通過本級財政資金支持,省級不再負擔。
(二十三)優化市場環境。各有關部門要優化消費品以舊換新參與門檻,簡化補貼流程,對汽車報廢更新、汽車置換更新、家電以舊換新、數碼產品購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等領域,從申請審核到資金發放全流程時間控制在20個工作日以內。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渠道,加強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及偽造冒用能效水效標識等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采用不正當手段騙取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各有關部門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查處。
(二十四)加強跟蹤評估。省工作專班要做好日常調度,調度各領域國家政策承接和資金使用情況,重大調整、重要事項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省民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應急管理廳、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要對工作推進、資金使用、績效目標實現等情況開展自評自查,定期組織開展抽查,及時形成自評自查報告,由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按要求匯總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監督,對工作和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審計建議,以審計監督助力設備更新項目規范實施和消費升級。
(二十五)強化宣傳引導。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官方網站、“兩微一端”等,及時發布“兩新”相關政策文件,做好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積極推廣典型模式和先進經驗,鼓勵各地互學互鑒。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活動,大力營造良好氛圍。
來源: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發布
編輯:河南省新市民文化交流中心 梁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