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鄭州的某個社區,一場意義非凡且特殊的會面震撼人心地上演了。來自湖北武漢蔡甸區索河街道梅池村的村民李建平,攜著妻子樂小紅,不辭辛勞,跨越千里之遙,只為將已故弟弟李國平留下的兩套房產及存款,鄭重地交到從未謀面的侄女手中。這場歷經 23 年的親情接力,終于在這一刻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李國平早年懷著雄心壯志在河南鄭州打拼事業,期間與一名鄭州女子組建了溫馨的家庭,并育有一女。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在女兒僅僅一歲時,夫妻兩人便因種種原因分道揚鑣,此后父女兩人再無交集。此后,李國平回到了武漢謀求發展,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蔡甸城區和索河老家都購置了房產。
2024 年 4 月 21 日,李國平因病不幸離世,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早年在蔡甸城區購置的房子,因城市的發展變遷,經拆遷置換變成了一套面積達 140 平方米的商品房。由于李國平生前與前妻離婚后中斷聯系長達 23 年,家族中部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提議將房產轉到哥哥李建平子女名下。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李建平的堅決反對,他義正言辭地表示:“弟弟的子女不能被忽視,一定要找到侄女,把弟弟的兩處房子和存款交給她。”李建平這一充滿正義和親情的決定,得到了妻子樂小紅的全力支持。
千里尋親,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今年 2 月 28 日,李建平夫妻二人毅然踏上了前往鄭州的尋親之旅。在鄭州警方以及當地社區的多方努力尋找下,李建平夫妻終于得知,弟弟李國平的前妻在侄女 10 歲時就意外離世,如今 23 歲的侄女李雨桐(化名)一直由姨母含辛茹苦地撫養長大。目前,李雨桐是某高校的大四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關鍵階段。
3 月 13 日,經過警方堅持不懈的尋找,闊別 23 年、從未謀面的一家人終于在鄭州團聚并相認。提及過往,姨母忍不住哽咽,她滿懷心酸地說道:“孩子只知道父親在武漢,這些年根本不知道父親已經去世,更不知道還留了兩處房產和存款。”李建平深情地叮囑侄女暑假期間回武漢辦理相關的房產繼承手續,他滿含關愛地說:“這是你父親辛苦打拼的證明,也是我們的心意。”
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
“這伯父伯母真是好人,姑娘也可憐,從小父母離異。在小的時候母親也離世,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但是伯父和伯母沒有忘記侄女,不貪心,我看著淚流,為姑娘的伯父伯母點贊,我們武漢的好人!”
“這不是一場遺產的交接,也不能簡單的歸結為親情的延續,這是人性的光輝,這是誠信的力量,這是整個社會應該大張旗鼓宣揚的道德楷模。”
“武漢市兩套房,還有存款,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巨款。說不動心是假的,能夠千里尋找,主動歸還,確實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祝好人有好報,祝親情永恒!”
這種家族親情的傳承和堅守,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親情始終是人們內心深處最溫暖的港灣。而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利益的誘惑也越來越多,但像李建平這樣堅守親情、不為利益所動的行為,無疑是一股清流,為社會傳遞了正能量。這種親情的接力,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兄友弟恭”“家族團結”的價值觀,是對傳統美德的傳承和弘揚。
總之,李建平夫妻的行為不僅溫暖了侄女李雨桐的心靈,也為社會樹立了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榜樣,讓人們看到了親情的力量和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