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東京上班高峰期,很多人早已習慣身邊常有年過七旬一起擠地鐵、趕公交,很少有年輕人給他們讓座,按理說日本是個發達國家,經濟狀況良好,這些老人為什么不待在家里頤養天年呢?日本和中國是真的不一樣!
工作到老的日本老人
日本曾經被稱為“機器人國度”,這里什么高科技產品都有,可唯獨沒出現一個能讓老人徹底放松養老的“懶人神器”。
日本的經濟全球領先,雖然這些年被我們趕超,但依然穩穩坐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位置上,可是日本的老年人卻過不上悠閑的退休生活,擠地鐵上班打卡成了日本老年人的常態。
日劇里那些開公交、掃大街的老年人真不是劇組隨便找的群眾演員,老年人正常上班就是日本人生活的常態。
這種現象在我們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人人都知道尊老愛幼,只要有老人出現在地鐵和公交上,一定會被人搶著讓座。
可是日本老人卻不愛被人特殊照顧,也不太喜歡別人給他們讓座,在他們眼里,自己還能工作,還能自食其力,不需要別人“同情”,這就是日本文化的一個縮影。
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要拼命工作,至少不給別人添麻煩,這種思想已經成了他們骨子里的東西,很多老人的理想退休生活不是跳跳廣場舞,享受一下天倫之樂,而是繼續干點啥,別讓自己閑下來。
老人的工作崗位也是各種各樣,出租車司機、保安、售貨員,有些工地上還能見到他們的身影,有些人都七八十歲了還開著出租車滿街跑。關于這一點日本官方從來不避諱,2022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里有超過900萬仍在工作,占勞動人口的13.5%,65歲到69歲的老年人里超過一半的人還在干活。
其實說別的沒用,如果人人衣食不愁,又有誰愿意頭發花白還出來討生活呢?
退了休還得“拼命”?
關鍵還是出在錢上面,日本的養老金體系其實很健全,但架不住生活成本高。
很多日本人年輕時繳納的養老保險等到退休以后根本不夠用,日本人交40年的國民養老保險,退休之后每月能拿到的養老金大概只有6.5萬日元,可日本家庭的月平均支出是24.4萬日元。
這點退休工資對日本家庭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買兩袋大米都要省著花。
而且日本的家庭結構跟咱們有點不一樣,大多數日本家庭是單職工家庭,女主人一般都是全職太太,這種模式在年輕力壯的時候沒什么問題,可一旦男主人退休,全家的唯一經濟來源只有那點養老金了。
如果家里人口多開銷大,養老金根本就不夠花,再加上日本年輕人壓力又大,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向子女張口要生活費,整個社會就這樣慢慢的形成了老年工作的節奏。
不愿意拖累家里的老年人就想著自己再干幾年,多少貼補點家用,所以日本老人上班不只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家人。
這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心理原因,日本人特講究集體意識,認為人活著都得為社會做點貢獻。在他們看人不工作就成了“廢物”,老人們本來身體各方面機能就已經衰退,更是特別害怕被別人認為是無用之人。
所以很多退休之后的老人沒事干之后覺得自己被集體拋棄了,一下子成了“沒用的人”,很多老人為了對抗這種孤獨感和無用感選擇繼續工作,很多經濟條件不錯的老人也愿意出來干點零活,賺不賺大錢無所謂,至少要給自己找個事兒干,證明自己還不老。
有些老人覺得工作能讓自己健康長壽,這一點成了很多日本人的共識,很多人相信得趁著身體還行的時候繼續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腦子保持清醒,身體也不容易出毛病。
日本政府還是非常樂得見到這樣的狀態的,畢竟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實在太嚴重了,老人還是日本國內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鼓勵企業聘用老年人,還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政策要求企業延長退休年齡。
可問題是日本卻沒從法律層面規定老人的薪資報酬標準,現在的很多老年人工作強度和年輕人也差不了多少,但工資卻比年輕時少挺多,很多返聘崗位的薪水只有退休前的一半。
根本就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的問題,很多老年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日本也被網友們稱作沒有夕陽紅的國度。
中國老齡化該怎么辦
跟日本比起來,我們的老年生活簡直是太豐富多彩了,中國老年人退休之后給人的感覺就是樂享天年,跳跳廣場舞帶帶孩子,生活過得怡然自得。
可是我國也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經超過了14%,中國正式進入了中度老齡化國家的行列。未來咱們的老人們也會像日本老人那樣退休之后還得繼續工作嗎?
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制度挺完善的,既然交了這么多年的社保,基本不用擔心退休后的生活,但問題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現在咱們國家的養老體系確實是三大支柱支撐著:國家兜底的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
不過第二、第三支柱的覆蓋面實在太小了,個人養老金制度才剛起步,覆蓋人數只有5000萬左右,企業年金更是只有不到3000萬人享有,所以我們跟日本一樣,大部分老年人退休以后只能靠國家發放的基礎養老金過日子。
到現在老齡化速度這么快,光靠國家發的這點錢,未來可能會有很多老人會發現生活過得緊巴巴的,有點入不敷出,雖然現在的養老金還能正常發放,可隨著勞動力進一步短缺,以后繳納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平衡肯定會被打破。
現在我國不同地區的養老金發放水平差距還非常大,發達地區的老人退休后能寬裕一點,可是經濟不發達地區老人的生活就挺難說了。
不過國家沒有放任這種情況繼續,現在已經開始逐步推行延遲退休政策,未來65歲退休將成為板上釘釘,這是國際上應對老齡化的通用做法,可以讓勞動力供給多些時間,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不過延遲退休政策不乏反對者,特別是現在的中堅力量,本來生活壓力就大,60歲退休還有個盼頭,可一下子延遲到65歲,很多人根本就接受不了。
不過政策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制定的,等到那個時候各方面條件都需要延遲退休的時候,個人想法就要往后靠一靠了,人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分子,個人利益永遠要服從集體利益。
除了延遲退休之外,國家在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圖從制度上解決老年人的照護難題,2016年起已經有一些城市開始試點,目的就是通過建立專門的資金池給失能老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
按照國家設想,這套制度以后會在全國推廣, 唯一的問題是錢的來源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途徑,如果單純依靠醫保基金進行補貼,現在實行這樣的制度沒什么問題,可是未來中國勞動人口減少已經是趨勢,醫保的資金池肯定會越來越緊張。
至于咱們國家會不會走日本那種“退了休還得打工”的道路,我覺得可能性不大,日本老人除了因為經濟壓力力不得不工作之外,還有許多老人工作是受日本國內文化影響的,我們不可能完全走日本的老路。
現在咱們國家的老年撫養比雖然升高了,但比日本的情況還是好上不少的,再加上咱們有家庭養老的傳統,有子女的幫扶和照顧,老年人的生活一定會好上不少。
所以我們的老年人就算工作也很少會因為經濟所迫無奈為之,很多人是想多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兒繼續發光發熱。
不過不能否認,未來我國的養老負擔一定會越來越重,國家也意識到光靠政府兜底不行,得讓市場參與進來。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這類制度以后肯定要大力發展。不過走通這條路子需要時間,而且短時間內還看不到明顯的效果。
再加上養老問題不是單純錢的事兒,健康問題才是關鍵,年紀大了各種各樣的慢性病也來了,很多老年人的“心頭病”其實是看病問題,養老金問題雖然沒有那么嚴峻,但如何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將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現在國家已經提出了健康老齡化的概念,想通過早預防、早治療來減少老人的醫療開支,既減輕了家庭的負擔,也讓老年人能有質量地度過晚年。
結尾
我們在老齡化這條路上一定會面對一些現實,國家已經有了相應的舉措,并且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試點,只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國家有政策就松懈,早做準備總比臨陣磨槍強,每個人都應該有點憂患意識,這樣才能讓未來的退休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