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初心依舊 “兵支書”決勝“新戰場”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江敏
“趙書記把與村民利益相關的政策都研究得很透徹,鼓勵大家創業,開展特色種植養殖,推動產業發展,讓人人有事可做,有錢可賺。”在渦陽縣渦南鎮胡堿村,提起村黨總支書記趙宣,村民們贊不絕口。
趙宣(右)與村民交流蘑菇種植技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趙宣是一名擁有13年兵齡的退役軍人,談及回到家鄉的原因,他表示:“既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又有一份家鄉情懷,總想著為家鄉做點事。”
過去,胡堿村“兩委”班子存在軟弱渙散、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趙宣上任以后,面對接踵而至的新老問題,細心走訪、查找原因、對癥下藥。“小事征求意見,大事集體研究,求大同,存小異,各項工作都民主決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閡。心里順了,工作也就順了。”趙宣說。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趙宣把村級組織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來抓,每月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學習,交流思想,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同時,高度注重陣地建設,利用“三會一課”、遠程教育平臺等多種方式,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趙書記積極發揮‘頭雁’作用,帶領我們胡堿村‘兩委’全力打造‘為民服務一塊抓、弱勢群體一塊幫、環境衛生一塊清、鄉村振興一起干’的服務共同體。”胡堿村黨總支委員王金路深有感觸。
“相比于我們過去種植的農作物,香菇種植省時省力,易于維護,效益又不錯。”在胡堿村朱紅芳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朱紅芳面露喜悅。2022年,趙宣帶領胡堿村開展“一塊田”改革,用一年多時間,流轉了4000余畝土地,同時爭取到渦陽縣農業農村局惠農項目資金630萬元,建設渦陽縣胡堿村食用菌項目基地,開展香菇菌棒制種、培育、生產、采摘、初加工等業務。
“目前正計劃擴建二期項目,預計占地56畝,新建120座生產采摘大棚、1000平方米廠房和1000平方米香菇制棒車間,車間投入使用后每年可降低生產成本100萬元。”趙宣滿懷信心。目前該村已成立25家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有3個養殖大戶,帶動當地約200人實現就業,為務工群眾增加收入近300萬元。
“村里經濟好了,村民收入提高了,但矛盾糾紛也更復雜多樣了。”趙宣表示,為把矛盾化解在源頭、問題解決在基層,他堅持在一線走訪排查,叮囑信訪干部做好接訪服務,安排節假日接訪值班工作,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眾表達意愿,反映問題。對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開展重點調研,同時做好重點案件跟蹤回訪。近三年來,該村無一起信訪矛盾。
去年11月,趙宣入選“安徽省優秀村支書”名單。對于這份榮譽,他言辭堅定:“這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鞭策,我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決心為群眾服務。”
來源:安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