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731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化妝品類別零售總額突破700億元,同比增長4.4%,再創新高,為2025年美妝行業發展贏得了良好開端。
“美麗經濟”在消費中復蘇,放眼全球,資本涌動,新興市場與技術創新成博弈焦點。據CBO不完全統計,2025年一季度,全球美妝市場主要投融資與收購至少有29起。其中,亞洲美妝市場、小眾美妝品牌以及創新技術原料商持續獲得國內外資本關注。
01
國際資本搶灘印度,韓妝影響力回升
分地區來看,在這近30起資本事件中,中、印、韓所在的亞洲市場主導了資本流向。
一季度最大(已披露金額中)的一筆投并購事件發生在韓國美妝市場。1月,英國私募股權公司CVC Capital宣布,以約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的價格成功收購柔恩萊品牌(Round Lab)的母公司韓國美妝制造商Serin Company。
隨著韓劇在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受歡迎程度攀升,K-pop明星和組合在全球影響力擴大,韓流文化下韓妝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正迎來復蘇。Kantar分析預測,直至2030年,全球對韓國文化產品的消費將增加近一倍至1430億美元。
除資本大量涌入外,如CosRx、Anua這樣的小眾韓妝品牌正席卷歐美市場,如絲芙蘭等主要零售商也在加速引進韓妝品牌,擴大韓妝護膚產品的布局。
據Red Seer咨詢公司預測,2025年,印度美容市場規模將達200億美元,到2035年印度將成為全球前五大化妝品市場之一。一季度,印度市場仍保持高熱度,巨頭們加速搶占印度市場份額,特征明顯、成長速度快的品牌受巨頭青睞。
快消巨頭聯合利華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對印度市場進行了三次下注。
1月,聯合利華印度分公司宣布將以3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約25.6億元)大手筆收購印度護膚品牌Minimalist。該品牌定位于“透明護膚”,以成分為核心,自成立起便保持盈利。截至去年3月,公司收入達到35億盧比,同比增長近90%。
聯合利華旗下投資部門Unilever Ventures在1月領投印度奢華美妝品牌RAS Luxury Skincare(RAS)。據悉,過去一年,RAS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40%。業內人士分析,通過該投資聯合利華可快速切入印度高凈值消費群體。
日妝巨頭高絲也在1月宣布收購印度美妝公司Foxtale 10%的股權,此舉旨在借助Foxtale本土化運營經驗,加速滲透印度中高端護膚市場。
而早在2024年,歐萊雅就投資了印度DTC護發品牌Arata,今年2月,歐萊雅風險投資基金BOLD再次表現出對印度市場的看好,投資了印度美容品牌Deconstruct。
據悉,Deconstruct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提供透明、以解決方案為導向且基于科技的護膚產品,從而提升印度女性對專業護膚配方的認知。品牌目前已推出至少30個SKU,在2025財年年凈收入達2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67億元),實現了1000%的增長。
02
小眾品牌、情緒護膚賽道突圍
從投資方向來看,小眾、細分賽道持續吸引資本入局,細分需求如車載補妝、芳香療愈,不斷催生差異化競爭機會。
例如,歐萊雅集團接連收購中東奢侈香水品牌Amouage與法國設計師品牌Jacquemus的少數股權,并后者達成在美妝及香水渠道方面的合作,同時,歐萊雅還投資了韓國小眾奢華香水品牌Borntostandout。
相較于那些占據多數市場份額的商業美妝品牌,個性獨特的小眾美妝往往另辟蹊徑,用更個性化的視覺和內容沖出圈層,傳播于不同語境之中。
誕生于2022年的韓妝品牌Borntostandout,便是因其大膽、挑釁和非傳統的精神以及嗅覺體驗受到消費者喜愛。據了解,其在售產品包括香水、護手霜、洗手液等身體護理產品以及家居香氛、車載香氛。目前,品牌產品已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內,1月,花浴瀾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旗下個護美妝品牌晝氛以“車載補妝”的獨特創意,吸引資本下注,完成100萬元種子輪融資。
據悉,其僅成立半年多時間,獲得融資的項目為自主研發的車載場景推廣渠道項目,主要通過搭載網約車上的“移動共享補妝機”,采用“派送化妝品小樣”的方式,為品牌方進行私域引流。
國內,情緒護膚賽道持續受到資本關注。根據MobTech研究院預測,2024年中國情緒經濟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00億元,其中Z世代貢獻超28%的消費份額。
在1月獲得數千萬元融資的國貨護膚品牌AromeManpo馥郁滿鋪,便是聚焦情緒護膚中更加細分的“療愈”這一特點的小眾品牌。
其成立于2014年,首創了以芳香療法+生物發酵的護膚體系,在一眾新銳國貨品牌中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和記憶點。公開數據顯示,其2024年抖音銷售額環比增長超800%,客單價突破300元。
3月,貝泰妮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投資了長沙浴見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主營身體護理品牌浴見,而該品牌同樣以情緒價值為主要賣點。
據悉,其專注于設計和制造溫暖、貼心的浴室個人清潔洗護用品。品牌希望通過身體護理為消費者創造關注自我的時刻,以東方樹木油脂和香氛為核心,為消費者提供身體護理和情緒舒緩的雙重體驗。
03
創新技術驅動行業升級
今年,上游領域的投資依然保持火熱,技術驅動下,原料端競爭已從單一成分升級為技術生態與商業化效率的比拼,兼具技術與商業化落地能力的企業,成為資本在美妝上游爭奪的核心標的。
據CBO統計梳理,美妝行業原料端技術迭代與資本布局的新方向呈現以下趨勢:
1.合成生物領域資本向頭部企業集中,全產業鏈能力成競爭壁壘
合成生物學企業憑借技術整合與規模化生產優勢,成為資本焦點。例如,獲超5億元C輪融資的深圳瑞德林以固定化酶催化技術為核心,覆蓋多肽、多糖等原料開發,橫跨醫藥、化妝品、食品等多領域,表現出全產業鏈布局能力。
蘇州絲波敦則通過“絲玻因”“絲微因”等核心技術,構建“原料研發-生產-應用”閉環,形成生物合成領域的技術壁壘。1月2日,其打響開年原料端融資第一槍,獲得A輪融資,該輪融資參與機構包括昆山高新集團等。
2.植物外泌體技術商業化進程加速
1月,意大利創新植物外泌體應用技術研發商ExoLab Italia在A輪融資中獲得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817.15萬元),該公司率先使用植物來源的外泌體來增強美容、藥品和保健品中使用的成分的功效。其曾與雅詩蘭黛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為后者提供高質量、高純度的植物外泌體原料,相關原料在雅詩蘭黛小棕瓶系列得到運用。
據了解,植物外腺體這一新興成分滿足了消費者對天然、安全且高效成分的追求,權威研究機構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預測,未來五年內,植物外泌體在化妝品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將持續攀升,并有望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關鍵力量。
3.產學研協同深化,加速技術轉化
今年,通過投資,丸美生物成為圣至潤合(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后者專注于再生醫學生物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主要聚焦于醫美行業和干細胞、免疫細胞應用領域,已取得脫細胞基質、干細胞和免疫細胞三大科研成果。憑借開創性的科研成果,圣至潤合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
不斷加碼對產業鏈上游的投資,使得丸美生物能夠深化產學研協同,加速技術轉化,從而提升其競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
4.從單一成分競爭轉向“技術平臺+場景應用”的生態競爭
近年來,在顏值經濟發展下,醫美領域投資加速。1月,上海花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據悉,公司核心產品“安柔美”瓊脂糖凝膠,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注射用瓊脂糖填充劑,具有天然高卓生物相容性、無交聯劑和非親水性等特點。
2月,威脈清通醫療科技(無錫)有限公司再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該企業曾研發了知名單極射頻產品YOUMAGIC,三年時間內,威脈清通便完成了十輪融資,參與企業不乏國內知名美妝企業,例如珀萊雅、貝泰妮等。
相較于往年,今年以來注入美妝行業的資本似乎趨于理性,而從上述投融資、收購事件中不難看出,那些具備技術壁壘、精準定位和敏銳市場洞察力的企業品牌仍炙手可熱。這些資本的流向也將給企業帶來新的突圍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