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可遠程關閉?老美把航空發動機當“底牌”,不料我國早已換道超車
國產大飛機擁有了“中國心”!
就在最近,國產的 CJ-2000 航空發動機順利完成了 3000 小時的高空測試。中國航發集團宣稱,這種型號的發動機已經成功通過了全狀態高空臺試驗。這意味著咱們國家的航發技術登上了新的高度。
想當年,七年前 C919 首次飛行的時候,竟然有西方媒體提出質疑:“發動機依賴法國,航電依靠美國。”過去啊,咱們或許只能咽下這口氣,可現如今,中國的航空人憑借自主研制的先進航發,給出了最為有力的回擊。
全球的航空領域長久以來都是波音和空客平分天下,留給別人的份額少得可憐。咱們國家的 C919 從 2017 年首飛開始,一直處在艱難的境地。雖說 C919 用了六年時間,在國內各地搞試飛實驗。
不管是塞北的大雪、南方的暴雨,還是邊疆沙漠的酷熱,咱們國家的飛機都成功扛住了考驗,可結果呢,美國航空卻以安全當借口不給發適航證。而老是出事故的波音 737MAX 當初就自己搞了個質檢,美國官方卻裝糊涂不管。
咱們國家的 C919 正式在國內進行商業飛行后,還招來外媒的質疑,被嘲笑說“斷供發動機后就只是個空架子”。在咱們國家的航空展上,甚至有外國商人指著中國制造的飛機模型說:“只有這架飛機是 100%中國制造的。”
在外媒的輪番報道之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人的信心,至今仍能聽到一些貶低國產飛機的言論。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打擊國產的自信心,已然成為外媒的慣用手段:國內的新能源技術蓬勃發展,國產電車憑借先進的電池技術降低了成本,其性價比遠遠超過歐美傳統車企;然而,外媒卻質疑我國產品價格過低是因為受到內部補貼,并以種種理由拒絕我國產品進入歐美市場。面對這樣的質疑,展示出實際的成果便是最好的回應!
西方的限制阻擋不了國產在廣闊海外市場的發展。曾經被西方打壓的新能源技術依靠自身實力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量在世界位居榜首,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額更是突破了萬億美元。
美方曾經試圖憑借發動機技術來對 C919 大飛機加以牽制,不過如今我國早已成功實現了突破。早在 C919 立項的時候,配套的 CJ-1000A 發動機就已經同步開展研發工作了,到 2023 年已經完成了運-20 平臺的試飛。當前之所以沒有直接用于 C919,正是出于對安全性的極致追求——而這也恰恰是我國航空工業的核心準則。
反觀波音 737MAX 為了搶占市場而倉促進行升級,由于設計存在缺陷從而導致了兩次空難。調查結果表明其飛行控制系統有著重大的漏洞,甚至連艙門上的螺絲釘都未能達到標準。即便情況如此,該機型還是迅速獲得了適航許可。
相比之下,歐美對 C919 的審查嚴苛程度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反差。為了保住航空業這棵獨苗,美方竟然將商業利益放置在乘客安全之上。這種雙重標準,在 C919 適航認證的過程中體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而中國技術的突圍從未停止腳步:C919 今年的產能已提高至月產 3 架,預計在 2025 年產能將突破 50 架。更為關鍵的是,C919 已經完成了 EASA 認證首階段的試飛,國際化之路上的兩大障礙已然被破除。
如今,國產 C919 正在空中自由翱翔,還有超過千架的訂單蓄勢以待,國產大飛機的未來充滿希望!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