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盧克斯曼3月16日公開呼吁法國收回位于美國紐約港自由島的自由女神像。他說:“美國不再體現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價值觀。”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對此回應稱,“絕對”不會將自由女神像還給法國。她回懟說,正是因為美國,“法國人現在才不用說德語。所以他們應該感恩。”針對這一消息,美聯社評論說,這體現了特朗普上任之后的內政外交政策在法國和歐洲引發的“廣泛震動”。
由此可見,在美俄領導人通話之際,美歐裂痕正在持續擴大,普京雖然答應停火30天,但卻成功限制了停火的范圍,而且還讓烏克蘭獲得軍援的時間延后了一個月。因此,不管是從俄烏沖突的角度來看,還是從離間美歐關系來看,俄羅斯都收獲頗豐,而這一切,一來源自于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優勢;二來源自于對中美博弈美方戰略焦慮的精準把握;三來源自于中俄伊戰略三角的穩固性,讓普京“無后顧之憂”。
普京(資料圖)
歐洲官員表示,英國和法國正在制定一項計劃,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英法將向烏克蘭部署多達3萬名歐洲維和人員。不過,歐洲的提議取決于能否說服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意美國發揮一定軍事作用,當歐洲軍隊在烏克蘭面臨危險時保護他們,并阻止俄羅斯違反停火協議。上述歐洲官員稱,歐洲這項新提議不需要美國在烏克蘭部署自己的軍隊。據悉,特朗普政府幾乎排除了在烏克蘭部署美軍的可能性。
歐洲此次高調推動派兵計劃,其實是應對美國戰略收縮的無奈之舉。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多次要求北約國家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并暗示“美國不想再當歐洲的保鏢”。而為了應對俄烏變局,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斯塔默緊急訪美,試圖說服特朗普支持歐洲的援烏方案,卻還是熱臉貼冷屁股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
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3月5日晚發表電視講話時稱“俄羅斯已成為法國和歐洲的威脅”,同時他已決定就法國向歐洲盟國提供“核保護傘”的問題展開戰略討論。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公開講話中回憶了19世紀拿破侖在俄羅斯的著名失敗。普京長嘆一口氣說:“自從拿破侖入侵(俄羅斯)以來,仍有一些人想要回到拿破侖的時代,卻忘記了它是如何結束的”,疑似暗示如果現代法國與俄羅斯發生軍事沖突,它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
法國挑釁中俄也不是什么新鮮事,關于對中國的挑釁,之前法國推動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法案,并派戴高樂航母戰斗群一直在中國周邊活動,甚至為了不讓美國對歐盟加稅,多次攛掇美國對華加稅,白瞎了給馬克龍彈的那曲“高山流水”。而對于俄羅斯的挑釁就更多了,法國和英國多次鼓吹“維和計劃”,打算派兵到烏克蘭,并破壞停火談判,甚至還發表“核演講”,揚言要給歐洲提供“核保護傘”。
白蘭地酒(資料圖)
法國外長巴羅計劃3月底訪華,其核心訴求包括如下幾點:首先是請求中方延長反傾銷調查期限,以爭取三個月緩沖期,避免中國對干邑實施最終高關稅。其次是推動中歐貿易和解,即圍繞新能源汽車和白蘭地酒之間的關稅增減問題先談一波。其實法國現在的表現有點緩兵之計的意思,馬克龍政府明知道問題關鍵所在,卻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行動來解除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限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