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養護肝臟的最好時期,但對于很多人來說,還并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正確養護肝臟。
肝臟深居體內,中醫還形象地稱其為“啞臟”,是一個“不會說話”的臟腑,而之所以如此形容它,就是因為其缺乏神經分布,當其受到病邪侵襲后,往往很難及時發出提醒,所以,很多肝臟病癥在被發現時,都已經到了中后期階段。
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意味著肝臟病變后,就毫無“流露”,一般來說,身體若是出現了這些異常,就多與肝臟健康受損息息相關。
1.頭發干枯、頭暈
中醫認為,“腎其華在發”,若是頭發健康出現了問題,那么往往與腎臟是密切相關的,但實際上,頭發健康問題不僅與腎相關,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受肝臟的影響,若是肝臟健康出現了問題,那么往往就會出現頭發干枯、脫發等表現,這主要是因為“發為血之余”,這里的血,就是指體內的肝血,若是失去了肝血的滋潤,那么頭發就會枯黃,甚至開始掉落。
在中醫五行理論中,肝臟屬木,而所對應的季節就是春季,在此時節,人體內所有的生生之氣,幾乎都是由肝臟所散發的,因此,我的頭發才會從頭部生長,而若是肝臟的生生之氣被遏制,難以正常升發,那么就會導致頭發枯黃,甚至掉落。
此外,中醫還認為“肝主疏泄”,能夠疏泄氣機和情志,對此,大家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多有抑郁表現的患者,都會有比較嚴重的脫發癥狀,而且由肝氣不舒所導致的脫發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無規律,俗稱“鬼剃頭”亦或是“斑禿”。
而頭暈和肝臟之間的聯系,其實不用多說,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就以陰虛火旺為例,由于肝腎陰津不足,陰難以制約陽氣,于是就會導致虛火上沖,進而出現頭重腳輕的癥狀,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高血壓病癥,而其中的根源,也跟肝腎有關。
2.眼部疾病
在《黃帝內經》里曾說過“肝開竅于目”,眼睛屬于清竅,清竅都必須要清陽之氣來滋潤,否則就很容易促使清竅關閉,進而使眼睛看不見東西。肝臟體陰而用陽,只有肝臟清陽順利上升,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在生活中,常見的眼睛干澀、飛蚊癥、近視眼等病癥,其實都是肝血不足所致,而若是想要將這些病癥加以改善,方法也很簡單,在中醫里有不少妙方或妙藥都可以用以治療,比如中成藥“明目地黃丸”,當然,若是不想吃藥,在平時喝水時,也可以給水里加入一些菊花、枸杞等中藥材,代為茶飲,同樣也能發揮很好的效果。
3.乳房脹痛、兩脅脹痛
相對于男性,女性的情緒往往更容易起伏不定,而且乳房和兩脅都是肝經經過的位置,肝氣不舒,肝經也會出現堵滯,若是瘀堵的時間過久,那么就會氣郁化火。
而關于這類病癥的治療,其實早在千年前,張仲景就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古代名醫認為,但凡是有兩脅脹痛表現,那么就都屬于半表半里癥,為少陽病,于是就應該從肝膽入手治療,名方“逍遙散”就可以幫助我們打開郁結的氣機,進而緩解腫脹。
4.關節彎曲不利、小腿抽筋
在日常生活中,小腿抽筋這樣的事情其實并不少見,很多人會覺得這是體內鈣元素不足的表現,但實際上,其根本在于肝臟,中醫認為“肝主筋”,筋脈若是失去了肝血的滋補,就很容易出現痙攣,進而誘發關節不利,那么,這個時候又該如何改善呢?
其實,在中醫里有一方法,名為“柔肝”,意為讓肝臟“溫柔”起來,對此,經典藥方芍藥甘草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中醫里還有一味中藥材,也同樣是可用于緩解腿部抽筋,它就是小伸筋草,具有舒緩經絡的效果。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