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德意日結成了“軸心聯盟”。
聞訊之后,身在長春偽皇宮的溥儀穿上了元帥服和大馬靴,并把頭發特意梳到了額頭一側,然后問左右:“朕像不像希特勒?”
手下們立刻大拍馬屁,道:“萬歲爺太像了!”
1950年10月底,志愿軍入朝,保家衛國。
聞訊后,被關在哈爾濱道里監獄的溥儀一夜沒睡。轉天一早,他主動找到管教干部,在撕開棉衣后,把藏在里面的一件物品,雙手呈上,道:“我自愿上交。”
管教干部見到此物后,是大吃一驚,心中暗想:“這難道是……?”
那么,從效仿希特勒到成為新中國的階下囚,溥儀到底經歷了什么?
他上交的是何物品?
而這一舉動,對于他來講,又意味著什么呢?
“快完啦!”
1908年11月,慈禧在咽氣之前,下了最后兩道口諭:毒死光緒,讓溥儀繼承皇位。
從小照顧溥儀的庶祖母得知這個“好消息”后,頓時暈倒在地。這倒不是因為高興,而是老太太知道繼位對于才兩歲多的溥儀來講,絕對算不上什么好事兒。
12月2日一早,登基大典開始,當時天兒特別冷,底下的群臣又拜個沒完,坐在龍椅上的溥儀是玩命的哭。給他爹載灃急得,一個勁兒地哄:“別哭啦……快完事兒啦……”
果然,攝政王說中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趕快召見“擎天白玉柱”袁世凱。那次見面,溥儀也在。他不太理解下面跪著的那個胖老頭說的啥。反正,一個多月后,大清就亡了。
不過,這對溥儀沒啥影響,因為北洋政府不但保留了清皇室的很多特權,還提供了每年400萬大洋的津貼。
溥儀從懂事開始,就記得身邊是前呼后擁,連馬桶都有太監給抱著,別管當不當皇帝,但當皇帝的感覺倒是妥妥的。
1917年,溥儀的師傅陳寶琛帶著一個留大辮子的黑胖子前來覲見,11歲的溥儀沒太當事,唯一的印象就是覺得這胖子如果沒胡子,倒是挺像做飯的太監。
可他沒想到半個月后的,這胖子幫他復辟了!
沒錯,此人就是張勛。一時間,北京城里賣假辮子的商販大賺了一筆。不過,也有人說宣統發的“上諭”過不了幾天,就該成古董了。
結果,溥儀的命運又被說中了。
張勛被打跑之后,溥儀是放聲大哭,雖然他還是個少年,但已經體會到當皇帝的滋味,也明白了該怎么配合“忠臣”們,來當好皇帝。而且吧,他覺得當皇帝,挺上癮。
1924年11月5日,在馮玉祥的“勸諫”下,18歲的溥儀不得不從紫禁城搬到了天津暫住。當時,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手里沒槍桿子,實在是不好復辟。
在天津時,溥儀開始聯絡各路豪杰,可因為北伐戰爭,老軍閥們死的死,逃的逃,黨寓公的當寓公,都指望不上了。更要命的是,國民黨的孫殿英在1928年還把大清祖宗的墳給刨了。
這讓溥儀大受刺激,立刻找蔣介石要個說法兒,可蔣介石沒理他。更有傳言,孫殿英把慈禧嘴里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
簡直是奇恥大辱!溥儀是怒不可遏,立誓復仇。這事兒也為他日后和日本人勾結埋下了伏筆。
“9·18”爆發后,全國掀起了抗日高潮,而溥儀卻認為這不是件壞事,反而覺得大清有救了。因為在他的心里,國家的概念就是大清,自己的責任就是復辟。
1931年底,日本人把溥儀從天津弄到了東北,當了偽滿洲國的偽皇帝。
別說,溥儀的老爹,就是說“快完事兒了”的載灃在民族大義面前倒是不含糊,不但沒去長春當太上皇,還把溥儀給罵了一頓。
不過,沒過多久,溥儀發現自己就是個傀儡,再通俗點,自己就是日本人的“橡皮圖章”。但畢竟也是個皇帝,所以,溥儀也就忍了。其間,他對德意日“軸心”還抱過一絲幻想,這才有了本文開頭時,他COSPLAY希特勒的那一幕。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軸心”會崩得那么快。
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8月15日,鬼子投降。兩天后,溥儀第三次“退位”。然后,他在蘇聯過了5年的悠閑日子。蘇聯對溥儀挺優待,讓他和幾個親信住在一座療養院里,身邊的人還像過去那樣伺候溥儀。
可在1950年7月,溥儀沒法再閑云野鶴了,因為蘇聯要把他和其他戰犯遣送回新中國。
聞訊之后,溥儀是惶惶不可終日, 每天都在嘀咕:我不會也要跟末代沙皇一樣,被槍斃吧?
獻寶
1950年7月30日上午,蘇聯方面正式宣布把在押的所有偽滿戰犯遣返回新中國。
為了安全起見,押送這堆戰犯的火車,把全部窗戶都糊死。一路上,溥儀是高度緊張,精神恍惚,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在車廂里來回溜達,看見誰,他都給人家磕頭。
經過了一天一夜,戰犯火車抵達我國的綏芬河。
開始時,溥儀和其他戰犯一起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那時候,溥儀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哪天一大早,自己就會被拉走槍斃。可左等右等,自己也沒事。
而且,管理所對他還有特別優待。按規定,同一牢房的戰犯不能互相交談,但溥儀是例外,他每天能在院子里散步時,和家人聊聊天。
隨著志愿軍入朝,戰犯們被轉移到哈爾濱的道里監獄關押。這時候,溥儀意識到自己死不了了。他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肚子里了,同時,也對新中國的不殺之恩,感激涕零。
于是,便有了本文開頭時的一幕,他主動找到管教干部,獻出了一件隨身26年的寶物!
這件寶物到底是什么呢?
那就是乾隆在晚年時最喜歡的由田黃玉制成的三鏈章,而且,這件寶物可謂是“寶中之寶”。
先說這田黃玉就不一般,號稱“軟寶石”,只有福州的壽山村的一條小溪旁邊的一小塊田地里能產,也就是說,這玉的產地連1平方公里都不到。據有關資料介紹,到目前為止,田黃玉的總產量都不到半噸。
自古,田黃玉就是皇家供品,尤其是從明朝開始,歷代帝王對于田黃玉制品更是青睞有加。
乾隆當年在退休當了太上皇之后,便命頂級能工巧匠用一整塊田黃玉,以鏤空技藝,精心雕琢出這三鏈章。
其實,歷代用田黃玉制成的印璽并非少見,那這三鏈章為何是“寶中之寶”呢?
主要是因為田黃玉的質地較軟,加工難度極大,一個不留神,連接三個印璽的鏈子就可能出現斷裂。而這三鏈章卻是巧奪天工,渾然一體,完美無暇。
所以,乾隆雖然一輩子收藏了一大堆私人印章,但唯獨對這件三鏈章是情有獨鐘。
乾隆駕崩之后,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把三鏈章視為鎮宮之寶,溥儀也一樣。
在被逼退位之后,溥儀賣了不少從故宮帶出來的寶貝,可唯獨把這三鏈章一直隨身攜帶。
從1924年算起,到1950年,這件寶貝,他已經私藏了26年。
在見到溥儀捐獻的這件寶物后,管教干部雖然不懂古玩,但看溥儀如此珍視,也能對三鏈章的價值猜出一二。
后來,這件三鏈章一直被珍藏于故宮博物院。可以說,溥儀為抗美援朝,也是做出了一份貢獻。
而這次“獻寶”也能反映出溥儀的心理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從那時起,他更加積極地接受改造。而黨中央也同樣給了他一個驚喜。
公民
1959年12月初,新中國特赦了第一批戰犯。
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召開了戰犯特赦大會。在現場,溥儀只是坐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他覺得自己根本沒資格受到特赦。
可是,最高法代表宣布的第一位特赦犯人就是他。
在聽到自己的名字時,溥儀是老淚縱橫,他走上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用雙手鄭重其事地接過了特赦通知書。
在離開戰犯管理所之前,心潮澎湃的溥儀還特意主動寫了一封將永遠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事業,自己將為新中國奮斗到底的保證書。但管理所沒有收,后來,溥儀一直保存著這份保證書。
考慮到他已經54歲,又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周總理親自安排成為公民的溥儀到北京植物園當了一名園藝師。雖然這份工作很簡單,但溥儀干得兢兢業業,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1961年初,國家又安排溥儀和其他6名特赦戰犯成為了全國政協第一批文史研究專員。
當時正處“三年困難時期”,而溥儀的工資是100塊,比國家17級干部還高。這出乎意料的安排讓溥儀激動萬分,在工作中,他經常工作到很晚。
和他一起工作的董益三就曾在日記里記錄過溥儀在1963年的最后一天,還在精神飽滿地工作,5點下班后,是自己在食堂吃完飯,才回家的。
在溥儀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組織上更是考慮到他的個人問題。1962年4月30日,溥儀和護士李淑賢在全國政協俱樂部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婚禮。
后來,溥儀在一次接待外賓時,情不自禁地感嘆自己是在和李淑賢結婚后,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覺。他還曾滿懷深情地告訴妻子,自己過去從來不知道愛是什么,直到遇到妻子,才明白世界上還有甜蜜二字。
1963年夏的一天,北京下了大雨,地面嚴重積水,公交車無法行駛。溥儀在下班后,頂著大雨接妻子,但沒接到。回去的路上,他發現在妻子回家的必經之路上,有一個下水道的蓋子沒了,因為積水太多,井口的位置不好辨認。
于是,他為了妻子的安全,一直站在井口邊,直到看見李淑賢,
1967年10月17日,曾經的末代皇帝、后來的新中國公民~溥儀去世。他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的人民公墓。
李淑賢說:“溥儀過去就愛熱鬧,放在群眾公墓,他就能和群眾們一直在一起,很好。”
素材來源:
環球人物:末代皇帝溥儀,特赦第一人
澎湃:末代皇帝溥儀
環球在線:“我和叔叔溥儀的20年”
青年網:乾隆帝田黃三聯璽鑒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