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話放在這里,李嘉誠要堅持賣港口,他絕對沒有好下場!
尤其是李嘉誠大兒子李澤鉅,出來回應的時候說的那一句,他們集團一路走來,從沒有享受過中國政府的特權。也注定他們一家的好日子,都要到頭了!
李嘉誠賣港口
說起來這李嘉誠賣港口,單純來看,不過是一場商業交易,但在美國遏華的關鍵時期,尤其其中還包含著兩個巴拿馬運河港口,“賣國”的罪名,他算是坐實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一次李嘉誠決定要把港口賣給美國之前,早在2015年,咱們內地就有4家公司,想要購買李嘉誠的部分港口資產,結果當時李嘉誠嫌給的錢太少,拒絕了咱們的內地企業。
當年內地企業的開價,是1500億港元,真的算少嗎?10年后的當下,李嘉誠賣出去的這43個港口,總價值約為1700多港幣,考慮到這10多年的通貨膨脹,美元貶值,明顯10年前咱們內地企業的開價,要遠比如今的成交價更劃算。
所以是不是我們可以這么理解,李嘉誠真正在乎的,并不是說開價多少,而是他的這些港口,究竟賣給了哪個國家。
或許有人會替李嘉誠辯解,說他就是一個商人,認為生意是無國界的。
但他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商人,尤其他還是一個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的中國商人,他是有國界的,他的所作所為,也都關乎到國家利益。
否則若商人就可以不考慮國家利益,商人就可以完全逐利,想當年孟晚舟也不會被加拿大扣押,如果商人沒有祖國,當年中國政府也不會為了孟晚舟進行交涉,最終確保她安全地回到祖國。
還有你說美國為何制裁華為,為何制裁大疆?除了科技原因,也與他們不愿意站隊美國有關,對比之下,你說李嘉誠的行為,算不算“賣國”?
咱們再來說一說這李嘉誠的發家路,以及他兒子口中那句“沒享受過國家優惠”。
李嘉誠商業帝國的崛起,與咱們改革開放息息相關,直白來說,他就是吃到了中國政府改革開放的紅利,而且他還是精準套利的那種。
因為李嘉誠是以“港資”的身份來內地投資,尤其是他進入內地的時候,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所以國內媒體,都宣傳他是“愛國商人”,也給了他很多超國民的待遇。
比方說在1994年,當時他想要拿下北京長安街的一塊地皮,是有關政府為他保駕護航,最終讓他只花了200億元,就拿到了黃金地段。
還有他這些年在內地投資的地產項目,很多都是當地政府配合他,去進行周圍配套基建的投資,所以他在國內的長期回報率,一直都穩定在40%以上。
包括咱們國內房價上漲,尤其是核心城市房價上漲,包括讓很多人痛恨的“公攤”,也都是拜李嘉誠所賜,所以李澤鉅怎么好意思,說沒有享受過國家優惠,認為他們集團能有今天,與內地市場無關呢?
可以說,李嘉誠商業帝國賺到的錢,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的血汗錢,而且他不僅坑慘了中國老百姓,他也坑了不少地方政府,助推地方債務危機。
比方說在2012年,當時國土資源部出臺文件,要求任何買了地皮的開發商,都必須去盡快開發,就是你買了地皮,不能留著地皮日后套利,是要履行當初的承諾,去開發項目的。
結果這李嘉誠,卻鉆法律空子,表面上來看,他在內地的這些地皮,的確都有人在干活,但一個工地只有幾個工人,每天都只是象征性地工作一會兒,就算是項目開發了。
所以你看他在內地的房地產項目,大部分都是開發周期超過10年,你說他爛尾了吧,卻每天都有人干活,你說他沒爛尾吧,卻遲遲都沒有竣工。
包括剛回歸后的香港,實體經濟被掏空,房價奇高不下,這些也都與李嘉誠脫不開關系。
因為這李嘉誠的發家路,本來就是靠著給英國人辦事起步的,尤其是咱們和英國協商好了香港回歸日期后,1984年到1997年之間,李嘉誠更是幫著英國瘋狂掠奪香港財富,幫著英國人去空心化香港,完全不管香港的死活。
等到后面把香港折騰得差不多了,他才開始進軍內地,又想盡辦法從內地攫取財富。
如今到了中美博弈的關鍵期,他又選擇把關系好中國發展的港口打包賣給美國,幫著美國一起打擊中國航運,打擊中國外貿競爭力和造船業,導致中企海外資產貶值,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你說他的做法,該不該被釘在恥辱柱上?
坑害祖國沒有好下場
有人給李嘉誠洗白,說他不過是一個商人,面對美國的威脅,他也沒辦法。
但李嘉誠的背后,站著強大的中國,如果他真不想賣港口,美國人能拿槍逼著他嗎?
李嘉誠明知道,他賣掉的這43個港口,尤其是那兩個巴拿馬運河港口,承擔著全球6%的海運量,還有中國每年21.4%的運河運輸量,但他卻還要賣,以后中國商船,或許還可以繼續經過這些港口,但咱們中國商船的很多敏感數據,卻都要被美國掌握,甚至有可能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還會重演!
與此同時,我國一直都在全球進行港口布局,并在全球尋找新的航道,例如秘魯的錢凱港,就減輕了我國對于巴拿馬運河的依賴。還有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極航道,甚至在未來,也有可能與泰國合作開發克拉運河。
還有另一件與李嘉誠賣港口形成對比的事情,同樣是香港商人,同樣都是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企業家,霍英東家族,不僅在戰爭時期,突破封鎖為祖國運送物資,甚至在中美摩擦剛開始的時候,霍家就幫著祖國去開辟新航線,不顧危險,從荷蘭將光刻機部件運到了天津港。
更加令人感動的,是霍家的620艘貨輪,每年倒貼8.7億運費,只為給國貨保駕護航,并且這么多年在內地投資,不僅幫著祖國發展經濟,也幫助了不少內地有困難的企業。
同樣都是香港商人,差距顯而易見。
所以若李嘉誠執意要賣掉這些港口,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選擇站在了祖國的對立面,即使他賣掉這些港口后,他還能全身而退,但以后李家的生意,怕是在內地做不長了,生意必然會走下坡路,以后也絕對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