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近日就特朗普政府擬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收取費用一事召開聽證會。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出席聽證會的美國海運、農業、出口等各行業代表與美國議員在聽證會上就該議題產生沖突。各行業代表警告稱,這一舉措將適得其反,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據路透社報道,近日聽證會的爭議焦點為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停靠費,這些船舶每停靠美國港口一次,需要繳納的費用可能高達300萬美元。
不過,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發文指出,美國此番在造船業領域針對中國的挑釁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中國占據全球一半以上的造船市場份額,找到替代中國的方案極為困難,美國的亞洲盟友日本和韓國可能壓根無法填補由此造成的生產缺口。另外,港口收費計劃在執行層面也面臨數據獲取等問題,分析人士對此持謹慎態度。美國《紐約時報》注意到,包括此番船舶收費提案在內,特朗普正在對中國采取更廣泛的經濟限制措施,可能會加速美國與中國這個關鍵貿易伙伴分道揚鑣。
港口(資料圖)
這特朗普真窮瘋了?美國國債高筑積重難返,這確是客觀事實。但再怎么樣,自詡為“世界燈塔”的美國,也不至于為了錢,干出這么掉價的事吧?事實上,恐怕特朗普自己也不太瞧得上“過路費”那三瓜兩棗。他力主針對中國船舶立法,這背后圖謀甚大。眾所周知,特朗普在去年憑借著一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掀翻哈里斯贏得大選。而現在,到了向選民兌現諾言的時候了。對于這事,特朗普的辦法很簡單:美國過去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其制造業冠絕全球。讓全世界制造業回流美國不就行了?
所以美國近段時間也加大了對中國的圍堵。美國港口的這一舉動,顯然是有備而來。根據最新消息,美國多個主要港口對中國制造的貨船征收了高達普通船只三倍的港口服務費。這一費用的征收范圍包括但不限于停泊費、裝卸費、維護費等多個項目,幾乎涵蓋了貨船在港口的所有活動。對于中國制造的貨船而言,這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更令人氣憤的是,美國港口對這一費用的征收并未給出明確理由,僅以“安全審查”和“港口維護”為借口搪塞。然而,這一借口顯然站不住腳。
港口(資料圖)
十多年來,中國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數量和積壓訂單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靠的是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制造能力及技術創新突破,以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發展機遇。反觀美國,其商業造船排名從1975年的第一名下滑至如今的第十九名。將自身競爭失利歸咎于中國所謂的不公平做法,實在是毫無根據且荒謬至極。消息一出,各界紛紛發聲。海運市場分析平臺Xeneta首席航運分析師Peter Sand指出,此舉恐引發嚴重的港口擁堵和供應鏈中斷。
對此中國可以通過對等港口收費來反擊美國政策,如果美國要收150萬美元,中國也可以采取類似措施,要求其他國家船只中國港口支付更高費用,這將使得航運公司面臨兩難選擇,尤其是那些依賴中國市場外國企業。國際關系層面上,中俄之間關系也悄然發生變化,美國對中國打壓使得俄羅斯與中國合作愈加緊密,面對美國壓力,普京與特朗普密談似乎暗示著美俄關系某種轉變,這種轉變不僅是對中國崛起反應,更是對美國全球戰略重新評估。
特朗普(資料圖)
有人說,美國的這種提案,既像是一場“鬧劇”,又像是一場“豪賭”。它試圖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改變全球航運的格局。但現實是,市場規律從來不以某一個國家的意志為轉移。這個提案的關鍵問題在于,它不僅缺乏可操作性,還會對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造成傷害。中國造船業的崛起,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不是靠行政手段強行推動的。如果美國真想復蘇造船業,或許應該從提升自身競爭力入手,而不是搞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小動作。有人形容,這種提案看似聰明,實則愚蠢至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