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的快節奏中,咖啡與茶成為了許多人日常不可或缺的伴侶。每天1-2杯咖啡,或是幾盞清茶,不僅滿足了味蕾對香醇的渴望,更帶來了提神醒腦的效果,悄然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咖啡以其獨特的醇香和顯著的提神功效,深受上班族青睞。它含有的咖啡因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提升警覺性和工作效率,讓疲憊的身心迅速煥發活力。
而茶葉,尤其是綠茶,憑借其清新的茶香和豐富的茶多酚,不僅為身體注入抗氧化力量,還有助于降低血壓、改善代謝,成為健康生活的加分項。
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為咖啡和茶的健康益處增添了有力證據。有相關研究顯示,喝茶與咖啡能降低患癌風險?
多喝茶與咖啡,能降低癌癥風險?
茶與咖啡,作為日常飲品,適量飲用竟能助力抗癌?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哈爾濱醫科大學團隊在《營養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分析了18萬余人的數據,跟蹤長達8.8年。結果顯示,每天飲用至少2杯無糖茶或咖啡,能顯著降低癌癥發病及死亡風險。具體來說,無糖咖啡使整體癌癥發病率降低5%,死亡率降低11%;無糖茶則更亮眼,發病率降6%,死亡率降16%。若用1杯無糖茶或咖啡替代其他飲料,癌癥風險和死亡率還能再降1%-5%。
這背后,得益于茶與咖啡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它們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和抗炎高手,能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抑制慢性炎癥——而慢性炎癥可是癌癥的“幫兇”。此外,多酚還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健康,降低癌癥風險。無糖茶和咖啡還有助于調節血糖,避免因高血糖引發的氧化應激和炎癥,進一步降低癌癥風險。
不過,喝對了才有用。若加糖或人工甜味劑,反而增加癌癥風險。比如,每天至少2杯加糖咖啡,癌癥發病率增加6%,死亡率飆升25%;加糖茶也增加6%的發病率。
其他研究也力證這一點。猶他大學分析9500余名頭頸癌患者數據發現,每天喝咖啡超4杯,頭頸癌風險降17%,口腔癌降30%,喉癌降22%;喝茶超1杯,下咽癌風險降29%。但過量飲茶(每天超1杯)可能因胃酸反流增加喉癌風險。
所以,不妨每天喝2杯無糖茶或咖啡,但避免過熱、過量,特殊人群如孕婦、貧血患者需遵醫囑。
健康喝茶喝咖啡,記住這4點
1.選對品種,控制濃度
茶:根據體質選茶,綠茶富含抗氧化成分,適合年輕人和中年人;紅茶溫性較強,適合老年人和寒性體質者。避免泡濃茶,每次放茶葉3-5克,泡3-5分鐘即可,以免過濃導致心悸、失眠。
咖啡:優先選擇純咖啡,少喝添加大量糖和奶油的咖啡。控制飲用量,每天不宜超過2杯,過量可能導致心悸、失眠。
2.注意時間,避免刺激
茶:避免飯前飯后立即飲用,建議飯后1-2小時適量飲茶;避免晚上喝茶,尤其是濃茶,以免影響睡眠。
咖啡:避免睡前4小時內喝,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不要空腹飲用,可搭配面包、水果等,減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
3.關注溫度,適量飲用
茶:茶水不要過燙,以免損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最佳飲用溫度為50-60℃。
咖啡:適量飲用,過量攝入可能引起焦慮、失眠等問題。
4.特殊人群,謹慎飲用
茶:孕婦、兒童、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特殊疾病的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適量飲用。
咖啡:患有胃腸疾病、心血管疾病者,以及骨質疏松、高血壓患者,應減少飲用。咖啡可能影響鈣的吸收,長期飲用者建議適當補鈣。
延伸:這種飲料易引發抑郁焦慮,女性尤其要少喝!
除了茶與咖啡,奶茶也是眾多飲品中的“明星產品”。
奶茶雖誘人,但暗藏健康隱患。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在《情感障礙雜志》上發表的研究表明,奶茶不僅易成癮,還與抑郁、焦慮顯著相關。該研究對5281名大學生調查后發現,近77%的參與者至少喝過6-11杯奶茶,其中女性成癮程度更高。
奶茶的高糖和高咖啡因是“罪魁禍首”。糖分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短暫愉悅,但長期會導致情緒依賴,不喝時情緒低落、焦慮。咖啡因作為中樞神經興奮劑,短期提神,長期可能擾亂睡眠,加重焦慮。此外,奶茶中的植脂末含反式脂肪酸,不利心血管健康,間接影響情緒。
女性是奶茶消費主力,尤其愛用奶茶調節情緒,但依賴奶茶應對壓力,反而可能陷入“越喝越抑郁”的惡性循環。專家提醒,切勿將奶茶作為情緒調節工具,健康飲食、運動、充足睡眠才是改善情緒的正道。
為心理健康,建議控制奶茶攝入,尤其女性。實在想喝,選低糖或無糖,注意適量,避免成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