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3月27日消息,近日,椰樹集團官網發文稱,椰樹牌真百分百原汁原味椰子水,絕不用廢料椰子水生產,敢承諾發現一瓶造假重獎100萬元。
紅星資本局調查發現,在椰子水成熱門飲料的當下,椰子水市場潛藏亂象。
在椰子水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市面上1L裝的椰子水卻普遍降價,部分產品甚至降至9.9元以下。今年315期間,“9塊9每升的100%椰子水安全嗎”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消費者開始對低價“100%椰子水”的質量產生懷疑。
椰子水火了!
品牌也打起“價格戰”
近兩年,“健康”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的話題,椰子水因為純天然含有電解質,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
近日,一名來自甘肅的超市老板李勇(化名)告訴紅星資本局,由于他的超市位于縣城,消費者在接受市場熱門產品上需要更長時間,他的超市目前已經有年輕人愿意嘗試和購買椰子水。
根據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的調研,2023年,我國椰子水品牌只有32個,到了2025年已經超過50個。從主流品牌價格趨勢看,在2023年之前,300ml-350ml的椰子水普遍售價在7元-15元之間,自2024年以來,等量椰子水的價格幾乎都在8元以下。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各家品牌開始打起了“價格戰”。從各大商超來看,盒馬鮮生自有品牌6盒1L裝的100%椰子水售價55.8元(每盒9.3元),永輝超市1L裝的佳果源100%NFC椰子水售價10.9元,樸樸超市自有品牌蔻泉100%椰子水1L裝的售價9.9元,天貓超市中的三麒100%椰子水6盒1L裝售價59.9元(每盒約10元)。
從左至右分別截圖自盒馬鮮生、樸樸超市、永輝超市小程序
《2020-2025年中國椰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椰果需求量每年高達26億個,而海南省每年的椰果產量僅約為2.5億個,因此國內椰子主要從東南亞進口。根據中國海關數據,在2024年前7個月,中國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口的椰子,約占中國總體市場份額的96.51%。
不過,這兩年受到氣候條件、市場需求等影響,東南亞的椰子價格上漲。
一位做椰漿生意的廠商告訴紅星資本局,去年東南亞遭遇高溫天氣,干旱致使椰子產量大幅下降,例如馬來西亞新鮮椰子的價格在2024年9月上漲了30%-40%。盒馬鮮生小程序也顯示,來自泰國的新鮮椰青在今年2月也賣到16.9元/個的高價。
根據大小不同,一個新鮮椰青平均能開出300ml椰子水,1L椰子水大約需要3個椰子。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某椰子水品牌的相關負責人稱,按照三個椰子可做一升椰子水的比例,結合進口椰子價格,每升椰子水的成本價至少在7元—8元左右。按此計算,零售終端的椰子水普遍價格僅高出1元-3元。
有椰子水能喝出“糖精味”
還有小企業碰瓷品牌被約談
低價“100%椰子水”,不禁讓消費者產生懷疑。
在社交媒體上,有消費者稱椰子水喝出“糖精味”,甜度比普通椰青高很多,還有消費者稱喝出“玉米須味”“淀粉味”,充滿“科技與狠活”。另外,部分椰子水產品保質期長達1年,也引發消費者質疑。
李勇告訴紅星資本局,他在選品時發現很多小品牌椰子水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是質量不過關,擰開瓶蓋喝第一口就有股“塑料味”。他說,雖然各種產品的配料都只有“椰子水”,但其中差別很大,有些加工邊角料得來的椰子水本身品質就不好,如果塑料瓶和運輸再做不好,味道就會更差。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市場上還有一些椰子水品牌“碰瓷”知名品牌。
例如國產“TF椰子水”和泰國“IF椰子水”在包裝上極其相似,但在口感、配料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據九派新聞報道,“TF椰子水”制造商稱監管部門已對其約談,并要求整改,廠方承諾在5月1日前徹底清除市場存量產品。
目前,“100%椰子水”是商家最基本的宣傳口號。不過,號稱配料表干凈的“100%椰子水”并不一定是真的“100%”。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告訴紅星資本局,椰子水的制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NFC(非濃縮還原),將椰子榨汁后瞬間殺菌直接灌裝,這能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風味和營養成分,但需要冷鏈運輸和儲存,成本較高;另一種方式是濃縮還原,即先在國外把椰子加工成濃縮汁,運輸到國內后再兌水復原,此種方式成本較低、保質期長,但口感不如NFC產品。
楊懷玉指出,隨著大量企業進入市場,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一些企業采取低價競爭策略,甚至以次充好。楊懷玉說,一些品牌雖然號稱“100%椰子水”,但是實際添加了水、糖、香精等成分,而椰子水本身就含有天然糖,加入一定的果糖不僅難以品嘗出來,也難以檢測。
“從制造成本來講,低價椰子水肯定有擦邊或濫竽充數的嫌疑,大部分椰子水的口感是通過糖或添加劑來實現。”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食品及餐飲行業分析師林岳告訴紅星資本局,雖然在飲料中加入添加劑是比較常見的生產工藝,但從營養健康的角度來說,還需要取決于食材原料的新鮮度和產地。
而一些商家在原料產地上也作假。據央視新聞報道,一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標注泰國進口椰子水采用的原料并非來自單一產地,而是采用了印尼、越南等較便宜產地的椰子,甚至將原本可能作為廢料的椰子利用起來。
行業標準缺失
專家呼吁出臺相關規范
楊懷玉告訴紅星資本局,除了市場競爭因素外,部分消費者對椰子水的認知有限,難以辨別產品的真實品質,導致椰子水市場亂象頻出。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則提到,椰子水市場進入門檻低,生產工藝簡單,產品創新力不足,導致市場上椰子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林岳則指出,在椰子行業,目前國家沒有相應的行業標準和產品規范,對產地、含量、配比、成分、添加劑等沒有統一規定,所以市面上出現各種各樣的椰子水產品,質量也無從考究。
據了解,目前部分果汁產品執行GB/T 31121《果蔬汁類及其飲料》作為參考標準,但該標準主要針對果汁類產品,其指標對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糖度等理化指標有明確要求,對椰子水的理化指標(如鉀、鈉含量)和加工工藝的適用性有限。
林岳表示,椰子水賽道近年來發展迅猛,急需有相關的行業標準出臺,對椰子原料加工、產地、保鮮及儲存、成分配比、添加劑等有相應的規定,這是行業長期持續發展的基礎。楊懷玉則稱,相關部門需加大對椰子水市場的抽檢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虛假宣傳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袁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選擇正規渠道,關注產品的產地、生產日期、配料表等信息,并盡量避免購買價格異常低廉或口感異常的產品。袁帥認為,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品需求的持續增長,整個椰子水市場有望進入更加規范、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階段。
楊懷玉則指出,未來高品質、天然無添加的椰子水將成為市場主流,企業將更加注重產品創新和差異化競爭,在政策監管和市場競爭的雙重作用下,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縮小,行業資源將向頭部企業集中,形成更具規模效應的競爭格局。
紅星新聞記者 程璐洋 曾漢
編輯 鄧凌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