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覽 前 言
自古以來,水墨畫便以其獨特的審美意趣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與智慧。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興起,傳統水墨的觀看與表達方式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同時加速了當代水墨語言的迭代步履,甚至改變著我們的審美方式。在這個瞬息萬變時代,藝術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水墨畫如何突破傳統框架,實現現代性轉化,成為藝術家和學者們共同關注的焦點。
心即心象、意象,手即表現、呈現。蘇軾論文與可畫竹云 “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鄭燮總結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討論的是關于藝術創作中自然物象的內化及精神、情感的外化過程,這是數千年來形成的中國式藝術創作的精髓。重塑現代性水墨語言價值,需要藝術家回歸到了藝術創作的本體,“心與手的相應”仍是當代水墨畫創作的核心。當代對于一個優秀的畫家來說,仍離不開心追手摹,因為心手相應的表現與運用不僅僅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更是因為它有思想和情感上的融會貫通,水墨畫不是簡單的技藝展示,而是藝術家情感與思想的載體,是心與手的直接對話。藝術家在直覺的凝視中讓水墨的觸覺消解心與手的界線,引發當代水墨創作的潛在能量,呈現出更加寬廣的視閾,真正意義上將“筆墨當隨時代”的精神從現代水墨創作的語境中完全地闡發出來。
本次展覽七位優秀畫家分別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國家畫院、福建師范大學、重慶大學,他們將日常和當下的生活體驗從不同的角度轉化成一種內在的個體經驗,觀眾可以通過這些作品了解到藝術家是如何將情感表達融入筆墨之中,作為個體的藝術家如何將傳統中國畫筆墨在自覺自醒的狀態下轉化為具有當代性的視覺語言。正如約翰·伯格所言:“藝術的未來不在于它的新奇,而在于它如何與過去對話。”藝術家們在實踐中不斷探尋傳統與現代生活對話的方式,在藝術的長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這個“心與手之間”的創作過程中,不斷探索、實踐,為水墨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
羅禮平
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重慶大學
學術支持單位
重慶市美術家協會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重慶市文藝家活動中心
重慶大學美育教育中心
重慶大學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福建師大美院當代水墨創作研究室
學術主持
張楠木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展覽策劃
馮東東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副主任
唐文國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策展部主任
現場視頻
展覽現場
參展作者
王曉輝,別署清暉。1982年畢業于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今華北理工大學美術學院),1989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1993年結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文化部舉辦的中國人物畫創作高級研修班,1997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 國畫學院人物畫系主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福建師范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代表作品《正月跑驢》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戰爭日記》獲“和平的禮贊”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世界美術大展金獎;《太行秋陽》入選百年中國畫展;《父老鄉親》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人物卷。出版有《CAF——水墨正當時》《微水墨——現代水墨人物作品集》《大寫意——傳統古典寫意人物作品集》等專著二十余部。
亂紅系列之一 69cm×138cm 紙本水墨 2022年
亂紅系列之二 69cm×138cm 紙本水墨 2022年
亂紅系列之三 69cm×138cm 紙本水墨 2022年
亂紅系列之四 69cm×138cm 紙本水墨 2022年
亂紅系列之五 69cm×138cm 紙本水墨 2022年
參展作者
羅禮平,美術學博士 、教授,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術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類教指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福 建省美術 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擅長水墨與綜合繪畫,作品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
波系列作品 138cm ×69cm 紙本水墨 2022
痕 138cm ×69cm 紙本水墨 2022
隧系列作品 138cm ×69cm 紙本水墨 2022
圖·文系列作品之三 138cm ×69cm 紙本水墨 2022
圖·文系列作品之四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2
參展作者
張春新,1954年生于四川省敘永縣,民革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3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國畫專業(本科),1998年3月由四川美術學院調入重慶大學組建藝術學院,現為文科二級教授、重慶大學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四川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重慶市第四屆政協委員,教育部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教育部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教育評估專家庫專家,教育部重慶大學復合型視覺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主任,重慶大學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重慶中山書畫院院長,重慶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重慶國畫院副院長,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榮譽院長,成都美術家協會顧問,成都文理學院榮譽院長。
扯秧圖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4
川江船夫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4
川江行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4
山道彎彎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4
水墨人物寫生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4
參展作者
熊顯林,祖籍南京,1955年生于貴州,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深造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后擔任繪畫系主任、中國畫系主任。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研究院研究員,重慶市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重慶畫院藝委會委員,重慶書畫院副院長。
春日旱金蓮 68cm×46cm 紙本水墨 2023年
秋之韻 68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辛夷寫生 68cm×46cm 紙本水墨 2021年
秋艷 46cm×68cm 紙本水墨 2023年
臨水芳清影更嬌 68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參展作者
唐文國,2001年和201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韓國榛、王曉輝水墨人物工作室,現供職于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央美術學院留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有祥系列之一 18cm×18cm 紙本綜合 2024
有祥系列之二 18cm ×18cm 紙本綜合 2024
有祥系列之三 18cm ×18cm 紙本綜合 2024
有祥系列之四 18cm×18cm 紙本綜合 2024
有祥系列之五 18cm×18cm 紙本綜合 2024
參展作者
葉茂林,1977年9月出生于福建壽寧,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02年福建 師大美術學院國畫專業本科畢業,2008年福建師大美術學院藝術 碩士(全國首屆)國畫專業畢業,2014年-2015年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2019年-2020年中央美術學院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 。出版個人專著《水墨探賾——葉 茂林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葉茂林人物畫作品選》河北美術出版社。致力于當代水墨畫創作的圖式研究和表現,在創作和教學的過程中努力保持個性化的創新和創造性,并能把教學理念付諸于教學實踐之中。
飄零的蒙山記憶 34cm×43cm 紙本水墨 2018
秋思 32cm×45cm 紙本水墨 2020年
太行南灣村里人家 45cm×34cm 紙本水墨 2015
太行南灣村即景 45cm×34cm 紙本水墨 2015
蒙山百花峪村口 45cm×34cm 紙本水墨 2015
參展作者
馮東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重慶市工筆畫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美協十屆美代會代表,作品參加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和新中國美術家系列作品展,并多次在全國和省市級展覽獲獎。
無題之一 90cm×48cm 紙本水墨 2020
無題之二 90cm×48cm 紙本水墨 2020
無題之三 90cm×48cm 紙本水墨 2020
無題之四 90cm×48cm 紙本水墨 2020
無題之六 90cm×48cm 紙本水墨 2020
展覽邀請函
主 編
豬大人
出 品
黔藝空間
來 源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通 訊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藝術網 今日頭條 一點資訊 網易新聞 搜狐新聞
騰訊新聞 阿里文娛 360瀏覽器 UC瀏覽器 惠頭條 書藝時空
黔藝空間由中國美術學院學生聯合創辦,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藝術名家工作室、書畫圖文裝幀設計、藝術教育、藝考動態、高校藝術交流、藝術家宣傳與推廣、藝術精英孵化、藝術機構宣傳與推廣、藝術館運營、專題性展覽、文房四寶、藝術品鑒賞與收藏等多個文化產業為一體。黔藝空間藝術平臺運營內容主要為網絡線上媒體宣傳與推廣,包括藝考動態、藝術家宣傳與推廣、高校藝術交流、藝術精英孵化、藝術機構宣傳與推廣、藝術館運營、專題性展覽、藝術品鑒賞與收藏等,為廣大藝術家提供高品質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