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3日,毛澤東、朱德致電賀龍、關向應,國民黨反動派加緊了對陜甘寧的進攻,一二0師著眼保衛邊區同時兼顧晉西北,可做好調5至6個團赴延安以南作戰的準備。
以上是賀龍年譜中的一段內容,背景是在1月6日“皖南事變”爆發后,駐守在陜甘寧邊區周邊的胡宗南部隊伺機進攻陜甘寧邊區。為了應對國軍的進攻、保衛陜甘寧邊區,毛澤東、朱德發電令一二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和部隊做好戰斗準備。
到1942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在延安設立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賀龍為司令員,關向應任政委(休養期間由高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統一了晉綏與陜甘寧邊區的軍事指揮,加強了陜甘寧地區的防衛力量。10月,留守兵團正式合并到聯防軍司令部,蕭勁光任副司令員,張經武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
在抗戰時期,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司令部實際上就是首都軍區司令部,軍政指揮員的配置規模也是很高的,按五五年授銜看:兩個元帥、兩個大將,上將中也有:周士第、張宗遜、楊得志、鄧華、黃永勝等等。1943年陳毅到延安后,曾作詩稱賀龍為“聯帥”。
1943年5月,國軍乘“國際”解散之機,提岀了要“解散邊區”,調集了六十萬大軍,準備分“九路閃擊延安”,掀起了第三次反組織高潮。對此,賀老總領導聯軍司令部開展了一系列的軍事部署工作
但是,現在網絡上有些人卻無視以上賀老總在這一時期的重要任職,說什么抗戰開始以后賀老總職務是越當越小了;賀老總領導的部隊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等等。
據賀龍年譜記載,一二0師改編為八路軍時人數14000余人,1937年9月3日開赴抗戰前線人數是8000余人,其中,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和師直炮兵營、輜重營、工兵營、特務營、騎兵營全部都留給了八路軍留守兵團領導,擔任保衛陜甘寧邊區的任務。1939年9月又調三五九旅回延安,因此才有了后來的三五九旅參加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總之,賀老總領導的部隊,抗戰初期短時間在晉察冀一段時間,后來大部分時間在陜甘寧晉綏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的地區,部隊發展自然受到一些限制,各方面條件看也不適合維持一支較大規模的部隊。另外從所擔負的任務看,抗戰后期主要是在保衛陜甘寧地區中央的安全,和華北抗戰前線部隊的發展也是不可比較的。
毛澤東主席與賀龍同志談話。
周總理、賀龍元帥、葉劍英元帥聽取空軍副司令員張廷發少將匯報擊落無人機的戰斗經過。
1955年11月,左起:賀龍元帥、黃克誠大將、葉劍英元帥、粟裕大將、彭德懷元帥、劉亞樓空軍上將檢閱解放軍航空兵部隊。
1964年,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陪同賀龍元帥視察北京軍區某部參謀作業。
賀龍元帥在成都軍區慶祝授銜授勛的酒會上,兩側分別是李井泉和王維舟。
1964年11月5日,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率團赴蘇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慶典。
抗戰勝利后的軍調時期在張家口,聶榮臻、周恩來、葉劍英、蔡樹藩、賀龍、蕭克合影。
1960年12月,賀龍元帥、羅瑞卿大將、楊勇上將、劉亞樓空軍上將視察哈軍工時留影。
1960年12月,賀龍元帥視察哈軍工時留影。
1959年4月,在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軍隊代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中排左2起:賀龍元帥、羅榮桓元帥、劉伯承元帥。
1959年10月1日,賀龍、聶榮臻、羅榮桓三位元帥在天安門城樓上合影。
1955年12月10日,賀龍元帥在成都主持駐成都地區部隊校級以上軍官的授銜授勛典禮,向賀炳炎授上將軍銜。
抗戰時期,一二0師師長賀龍和周士第參謀長、關向應政委、甘泗淇主任在前線。
1938年,部分領導干部于六中全會期間在延安的合影。左2起:徐海東、賀龍、謝覺哉、羅榮桓、蕭克、關向應、羅瑞卿、楊尚昆、蕭勁光。
賀龍元帥的軍銜任命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