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兒童的生長發育也要順應自然發展。廣東兒保生長健康研究院身高管理師郭曉燕指出,春季是長高的黃金期,春季的生長速度是秋冬季節的2-2.5倍,但前提是要孩子的身體有充沛的陽氣,這樣生長潛力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你家是否也有陽氣不足的情況?該如何調養、補充呢?緊跟步伐,一起了解。
陽氣不足自查表,參考如下:
補陽養陽,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①飲食滋“陽”
孩子的陽氣除了先天性的外,還有后天性的。先天性的主要來源于父母遺傳,后天性的陽氣主要來源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春季陽氣生發,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一些溫陽、升陽的食物,比如韭菜、春筍、芽菜、蒜苗等;同時,要注意不吃冷飲、不吃冰淇淋以及過量吃水果、不濫用寒涼藥物以及抗生素,以免損傷陽氣。
值得一提的是:升陽養陽并非單方面的增加陽氣,而是使身體內的陽氣保持平衡,因此,在進食一些溫補性食物的時候,要注意依據自家情況而定,比如平時火氣較旺的孩子,在溫補的時候就要搭配一些清火食材,比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平時手腳冰涼的孩子可以適當吃些羊肉,但要采用清淡的烹飪方式,避免油膩。
②運動生“陽”
《黃帝內經》講:“動則生陽”,可見運動對于陽氣生發的重要性。運動一方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臟腑機能的旺盛,另一方面,戶外運動特別是出太陽的天氣,哪怕不動,坐那曬太陽,也能讓身體采納到天地自然之陽氣,從而幫助陽氣生發。
上午9-11點是脾經當令的時間,這時間段的運動,對于生陽、補陽的效果更佳。特別是手腳冰涼的孩子,這個時間點帶孩子去公園散步、跑步、跳繩、放風箏等不僅有利于生發陽氣,還能幫助健脾,脾胃好,吸收好,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長高。
③早睡生“陽”
在中國傳統計時中,一天被分為十二個時辰,亥時(晚上9~11點)作為十二時辰中的最后一個時辰,古話說:“亥時三焦通百脈”,此時正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關鍵時刻。郭曉燕表示, 如果孩子能在晚上9點保持安靜、上床睡覺,11點處于深度睡眠狀態,就能幫助身體生發更多陽氣,同時,也更能把握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這些都有利于孩子成長。
④情志調“陽”
陽氣充足的人,情緒通常較為穩定、心態樂觀,反過來,心態樂觀、情緒穩定的人也更有利于保護陽氣。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鼓勵、少打擊,多正面引導,少“威脅式”教育。
對于平時脾氣不好的孩子,家長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多閉目養神,或聽一些輕柔的音樂,比如輕音樂、雨滴聲等,以調養陽氣。
⑤捏脊升“陽”
捏脊是用雙手拇指在背部皮膚表面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方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和神經節,幫助身體升發陽氣。不過要注意手法輕柔,且在天氣暖和的時候進行,避免受寒感冒。(謝小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