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分化后,市場已經混沌一段時間了,整體交易難度上升,原因是沒有主線。不過,現在新的主線已經確認了,就是深海科技。這也是繼低空經濟之后重要新質生產力方向。
為什么需要重視深海科技方向?原因如下:
1、政策高度足夠高。今年政F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后續產業政策、重大項目落地,目前部分地方已經推進。
2、產業空間足夠大。根據《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深海科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新興產業。
3、產業鏈足夠長、產業進展多。上游是技術研發與裝備制造,如材料技術、水下通信、深海空間站等,中游是資源開發與探測,如礦產資源獲取等,下游是應用服務,如軍事、海洋工程、海洋漁業等。
這也是繼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以后新質生產力最重要方向,并且底層邏輯相似,都是軍民融合,以民促軍,備戰的同時提供經濟增長新引擎。也有望復制去年低空經濟行情,成為今年人形機器人后的最大主線。
這個方向的具體操作,大家可以關注下方老葉的公眾號查看!
2025年的中國葡萄酒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結構性震蕩。一方面,全球經濟通縮壓力疊加國內消費疲軟,高端葡萄酒市場舉步維艱,傳統商超渠道銷量持續下滑;另一方面,政策扶持、消費升級與本土品牌創新,為行業注入新動能。進口葡萄酒止跌回升,國產白葡萄酒異軍突起,電商與社交營銷重構消費場景……這些矛盾與機遇的并存,冰與火的交織,折射出中國葡萄酒行業在轉型期的掙扎與覺醒。
消費者從未像今天這般挑剔:既要性價比,又要品質感;既追逐國際品牌的“光環”,又渴望本土文化的認同。市場的每一次脈動,既是消費者的吶喊,亦是行業的呼喚。
2025年的中國消費者,在通縮周期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理性。數據顯示,中國葡萄酒市場100-300元價格帶的產品銷量占比從2020年的35%攀升至2025年的52%,而千元以上的高端酒市場份額則縮水近三成。這一現象并非簡單的“消費降級”,而是消費決策邏輯的深刻轉變:從盲目追逐品牌溢價到精準追求價值匹配。
價格敏感背后的“精打細算”,消費者的“精打細算”體現在多個維度:
1. 比價周期拉長: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社群拼單等方式,消費者可實時對比全球價格。例如,一瓶法國波爾多中級莊葡萄酒,2025年的線上成交價比2020年下降18%,而同一時期消費者決策周期從3天延長至7天。
2. 替代品崛起:百元以下的國產葡萄酒和智利、阿根廷進口酒憑借高性價比搶占市場。2024年智利葡萄酒進口量占中國總進口量的40%,其中80%為單價低于150元的產品。
3. 小規格試錯:187ml、375ml小瓶裝葡萄酒銷量同比增長47%,成為年輕消費者“低成本嘗鮮”的首選。
健康與場景的雙重驅動:在價格敏感的表象下,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并未降低。低糖、低酒精度的白葡萄酒和有機葡萄酒成為新寵。2025年白葡萄酒消費量同比增長23%,其中國產白葡萄酒品牌華東葡萄酒通過“盲品活動+餐飲場景營銷”,在年輕群體中實現銷量翻倍。此外,葡萄酒的消費場景從商務宴請向家庭聚會、戶外露營等休閑場景延伸,推動即飲型、易攜帶產品的需求增長。
行業啟示:企業需摒棄“低價即低質”的粗放策略,轉而通過供應鏈優化(如智利直采模式)、產品創新(如小瓶裝、有機酒)和精準促銷(會員折扣、限時秒殺),在性價比與品質間找到平衡點。
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競爭,長期被簡化為“進口酒vs國產酒”的二元對立。但2025年的現實表明,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
進口酒的“回歸與分化”:2024年,進口葡萄酒量額雙增,其中澳洲酒因關稅取消實現“報復性反彈”:奔富旗艦系列出口額同比暴漲16994%,但均價高達7.5美元/升,遠超智利酒的2.1美元/升。這一數據揭示進口酒市場的兩極分化:高端酒依賴品牌溢價,大眾酒依賴供應鏈效率。法國、意大利仍主導高端市場,而智利、西班牙則憑借自貿協定搶占中低端份額。
國產酒的“本土化突圍”,通過三大策略實現逆襲:
1. 產區故事化:寧夏賀蘭山東麓、新疆天山北麓等產區通過“風土營銷”,將地理標志轉化為品牌資產。2025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在電商平臺的搜索量同比增長68%,國產酒莊直銷模式利潤率較傳統渠道提升12%。
2. 文化賦權:張裕、長城等品牌借勢“國潮”,推出“敦煌壁畫聯名款”“二十四節氣限量版”,將葡萄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綁定,吸引Z世代消費者。
3. 技術破局:采用區塊鏈溯源、AI品控等技術,國產酒品質穩定性顯著提升。某寧夏酒企通過數字化發酵控制系統,將產品評分從85分提升至90分,直接對標國際名莊。
共生邏輯下的新生態:進口酒與國產酒的競爭,已從“替代關系”轉向“互補共生”。例如,法國酒商與寧夏產區合作推出“中西混釀”,國產酒企代理意大利小眾品牌豐富產品線。這種融合既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又通過資源整合降低市場風險。
數字化:重構“人貨場”
2025年,線上渠道貢獻了葡萄酒銷量的45%,其中直播帶貨占比超過30%。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通過“KOL種草+限時折扣”模式,將購買決策從“貨架選擇”變為“即時沖動”。某國產品牌通過“30秒短視頻+盲品直播”,單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此外,私域流量運營成為留存客戶的關鍵:企業微信社群、會員系統的復購率比公域流量高3倍。
年輕化:從“喝身份”到“喝興趣”
年輕消費者不再為“波爾多五大名莊”的標簽買單,轉而追求個性化體驗。2025年,定制酒、小批量釀造產品銷量增長41%,其中“星座主題酒”“游戲聯名款”最受青睞。品牌需從“參數營銷”轉向“情感營銷”:例如,用“這款酒適合搭配火鍋解膩”替代“單寧柔順、果香濃郁”的專業話術。
可持續性:環保與責任的雙重命題
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關注度從2020年的18%上升至2025年的39%。國產酒企率先推出輕量化玻璃瓶、可降解木塞,某品牌因采用再生紙包裝,電商復購率提升25%。與此同時,酒莊旅游、碳足跡認證等舉措,正在將“可持續”從營銷噱頭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后記:在裂縫中尋找光
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陣痛,本質是舊模式與新時代的碰撞。消費者的“挑剔”倒逼行業進化,而企業的“創新”則為市場注入活力。無論是進口酒的品牌深耕,還是國產酒的文化突圍,亦或是數字化與可持續的探索,其核心邏輯始終如一:以消費者為中心,在價值創造中尋找生存空間。
2025年,不會是中國葡萄酒的“爆發之年”,但一定是“覺醒之年”——當行業學會傾聽消費者的吶喊時,破局之路已然在腳下延伸。
最后再強調一下,這波深海科技行情,是今年人形機器人后的最大主線,一定要不要錯過。為什么很多朋友總是在虧錢,就是因為抓不住主線,總是做一些雜毛。如果不知道怎么把握,抓緊關注下方老葉的公眾號查看最新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