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問桫欏”,從“嗯啊,收到”少年深處喊出“為什么”。—— 一個山河四省出來的小鎮做題家;一個多讀了幾年書的985博士;一個關注學術科研樂子普通研究生!讀研讀博已經夠苦了,不如笑著回收學術垃圾!
您的互動是持續創作的燃料[1]
網友評論
- 我同學昨天宿舍里同學全下來了人手抱一個電腦
- 我的畢業論文是看著恐怖片寫出來的 需要極大的精神刺激才行
- 自從寫論文開始,我保存了n個版本,每個都通過微信文件助手備份。5萬字的論文沒了我估計直接氣暈
- 好像卡夫卡筆下的變形計啊,變成大蟲,起來第一件事不是著急怎么恢復,而是趕著上班。荒誕且真實
- 我論文沒思路正開著文檔抓大鵝呢,地震了我屁股都沒抬一下,有寫不出論文恐怖嗎
- 我要笑死了 論文沒了真的會死,就像今早英語突擊檢查作業,幸好本人昨晚奮筆疾書寫了,六篇閱讀呢
- 今天早上跟我媽說 我第一反應是抱電腦 后來想想 應該抱證書和金銀細軟 畢竟 已畢業多年 當年大導在國外數據丟失 老公賣房給她買筆記本的愛情故事 沒讓我變成戀愛腦 只讓我時時警醒要備份
- 死之前也沒有忘記點保存 這是什么科研精神我狠狠地為你們點贊
- 是真的、汶川那次我朋友在重慶,地震他們跑出去之前都是先保存草稿再抱著電腦往外沖
- 太真實了,我對象把衣服一穿,接下來就是提著電腦跑去空地
- 巧了我是一個準備考博的研三人我不考博的室友都睡得很沉一點不知道地震了點開朋友圈發現我導連發兩條地震朋友圈
- 銳評
《北京地震眾生相:博士們的本能反應暴露了科研圈最硬核生存法則》
文/某不知名科研觀察員
凌晨三點半的地震預警驚醒了半個北京城。當普通人忙著裹被子、抱寵物、拎應急包時,某高校博士生宿舍上演著當代學術版"諾亞方舟"——十幾個房間同時亮起熒光,走廊里此起彼伏的硬盤運轉聲,有人邊跑樓梯邊給移動電源接線,連穿著海綿寶寶睡衣的姑娘都不忘給筆記本電腦套上防震包。
這場突如其來的搖晃,無意間揭開了科研圈最隱秘的生存法則。
一、數據比命貴?當代學術倉鼠的執念
我導當年在阿爾卑斯山雪崩時,死死護住裝著三年數據的移動硬盤。"某985高校實驗室流傳的傳說,在昨夜化作集體肌肉記憶。當大地開始震顫,這群常年被"數據丟失"噩夢困擾的學術倉鼠們,條件反射般進入三重防御模式:左手ctrl+S保存文檔,右手拔電源線,膝蓋頂開主機柜順走備用硬盤——整套動作行云流水,堪比消防演練。
朋友圈里滿屏的凡爾賽式吐槽令人莞爾:"感謝地震提醒我該買新硬盤了""抱著32斤的工作站跑下樓才發現穿著拖鞋""終于理解為什么實驗室要給每個工位配滑輪椅"。有網友銳評:"建議以后地震局和西部數據合作研發預警系統。"
二、從愛情故事到生存指南的奇妙嬗變
那位"大導賣房買電腦"的愛情傳說,在代際傳遞中發生了有趣的變異。90后博士生們集體免疫了戀愛腦,卻把故事解構成實用主義生存指南:備份要存三地(本地+云端+前任電腦),貴重設備需配備GPS定位,甚至衍生出"學術圈最佳聘禮是群暉NAS"的新共識。
某實驗室更將求生技能納入組會常規訓練:如何在30秒內打包全部實驗數據?怎樣用防潮箱改造移動工作站?導師認真傳授著"災難來臨時,先保數據還是保文章"的終極哲學。有畢業生戲稱:"現在去相親,開口不問房車,先查對方iCloud存儲方案。
三、搖晃的不只是大地,還有科研人的執念
在這場小型社會實驗中,最動人的莫過于那些"非條件反射"背后的故事。化學系王同學摸著主機箱余溫說:"這里存著師姐臨終托付的癌癥數據";地質博士的移動硬盤貼著"搶救于玉樹震區"的標簽;連總被吐槽古板的院士,在地震后第一句話是:"服務器陣列沒事吧?"
這些看似荒誕的應激反應,實則是科研人獨有的浪漫。他們或許記不住紀念日,但能精確背誦每個數據包的哈希值;可能搞不定智能家居,卻能為服務器設計抗震支架。當普通人用應急包守護生活,他們用多重備份守護人類知識邊疆。
地震搖晃的30秒里,某位材料學博士在拔U盤時與書柜上的蜘蛛面面相覷。"它織了三個月的網被我震塌了",事后他在實驗室懺悔,"現在每天往柜子縫隙投喂果蠅謝罪"。這場意外邂逅竟催生出新型震動傳感研究課題——《蛛網結構對低頻振動的響應機制》。
此刻回看那些抱著電腦在操場席地而坐的身影,忽然讀懂了這個群體的生存智慧: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他們用偏執的備份儀式對抗無常,用數據鏈構筑起另類安全感。這種"就算天塌下來也要先點保存"的硬核精神,何嘗不是當代普羅米修斯們獨特的生命注解?
晨光微曦時,校園BBS悄然出現新熱帖:《求購二手防震電腦包》《組團拼單企業級NAS》《蜘蛛結網方位與地震波傳導相關性討論》,而導師們的朋友圈更新清一色是:"今日組會照常,記得帶移動硬盤。
參考資料
文獻:左下角關注“時問桫欏”,拒絕做“嗯啊”牛馬,大聲喊出為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