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不少孩子就開始咳嗽了,白天干咳、痰少黏稠、嗓子干癢,甚至嘴唇發紅。
這種咳嗽,中醫稱“溫燥咳嗽”,和春天的氣候特點密切相關。
這時候,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吃藥壓下去”。但在中醫看來,咳嗽是肺在“排邪”——可能是外界的風燥侵襲,也可能是體內的津液不足。
急于用止咳藥強行壓制,反而會讓邪氣郁在體內,甚至拖成慢性咳嗽。
正確的思路是潤燥生津、清肺降火,讓肺氣宣降有序,咳嗽自然緩解。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兒科專家陳治珍。用“藥食同源”的方式,來給大家分享3個食療方。大家可以先點贊轉發關注,以免用時找不到了!
一、若孩子干咳無痰、舌紅少苔,多是肺陰虧虛。
推薦雪梨百合飲:雪梨半個,鮮百合10克,冰糖少許,加水煮20分鐘。
梨肉甘寒生津,百合潤肺止咳,能滋養肺陰,緩解燥咳。
二、若咳嗽伴有黃黏痰、嗓子疼,屬于肺燥夾熱。
推薦羅漢果枇杷飲:羅漢果半個,枇杷葉5克,加水煮沸后轉小火10分鐘。
羅漢果清肺火,枇杷葉降氣化痰,適合痰熱交阻的咳嗽。
三、若是咳嗽日久、聲音嘶啞、盜汗,可能肺脾兩虛
煮一碗銀耳蓮子粥:銀耳半朵泡發,蓮子10克,粳米50克,慢燉至黏稠。
銀耳補肺陰,蓮子健脾安神,適合虛性燥咳的孩子。
這些食療方之所以溫和有效,是因為它們遵循了“以潤治燥”的原則:
1、食物與藥物同源:像梨、百合、銀耳這類食材,在中醫看來既是食物,也藥材,性質平和,不會像苦寒藥物那樣損傷脾胃。
2、緩緩滋養:燥咳是津液不足,需要時間恢復。食療方通過日常飲食一點點補充陰液,比猛藥止咳更符合孩子的生理特點。
3、兼顧體質:有的孩子燥中帶熱,有的兼有脾虛,食療方可以靈活搭配,比單一止咳藥更對癥。
孩子咳嗽時,不妨先觀察癥狀特點。食療方溫和穩妥,既能緩解不適,又順應了中醫“治燥如救火”的原則——潤其干,降其火,給身體足夠的修復時間。
當然,如果孩子咳嗽劇烈、久咳不愈,或伴高熱,仍需及時就醫。但對大多數輕癥的溫燥咳嗽,不妨給身體一點自我調節的時間。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更多家長遠離咳嗽的困擾!記得點贊、關注、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