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舉行的CES 2025上,智能眼鏡成為了展會絕對的「頂流」產品,這種「全行業在同一個品類發力」的場景讓小雷也有了買一副智能眼鏡的打算。恰逢雷鳥創新在CES上發布了其AI智能眼鏡領域的最新產品——雷鳥V3,AR1平臺+索尼IMX681傳感器+中文AI這三大賣點一出,小雷放棄了買一副Meta-Rayban的想法,決定買一副雷鳥V3作為自己智能眼鏡體驗的起點。
碰巧的是,在小雷于線下門店下單后,雷鳥創新也找到了雷科技,表示可以借出一副雷鳥V3供我們體驗。說實話,這種借測和自費購買同時到達的情況確實不多見。但因小雷本身有近視,而雷鳥提供的借測機為平光版。所以權衡之下,小雷決定還是用自己在線下門店自費購買的零售款進行評測,這樣也能更好地以用戶的角度來評價這款產品。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么,雷鳥V3用起來究竟怎么樣呢?在體驗了一個月后,我為大家總結了7個購買雷鳥V3前必須關注的問題。
Q1:雷鳥V3戴起來舒服嗎?
比一般眼鏡重,但比大多數智能眼鏡舒服。
根據小雷自己的體驗,智能眼鏡的舒適度無非兩點:重量(重量、重心分布)和版型(設計)。先說重量,雷鳥V3單鏡框重約39克,搭配蔡司1.74樹脂鏡片后重量大約50克。作為對比,小雷之前用的近視眼鏡(52-20尺寸)帶鏡片重量約39克。從數字上講,雷鳥V3確實比常規的眼鏡要重。
但在拍攝智能眼鏡中,雷鳥V3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了。合理的電池布局搭配獨立鼻托,讓雷鳥V3不會出現明顯的壓耳朵現象,壓鼻子的情況也只在第一天使用時有感覺,戴個兩三天就已經適應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
說完重量,我們來聊聊設計。市面上有些品牌的的智能眼鏡會在鏡腿后方放置額外的電池,以此平衡前段的重量。這種做法不僅不會增加壓耳朵的不適感,也會讓眼鏡的鏡腿變厚,看起來就像在眼鏡后面接了一個U盤。幸運的是,雷鳥V3沒有采用這種方案,其鏡腿設計和Meta Ray-Ban類似,維持了一個「正常眼鏡」應有的線條。也正因如此,雷鳥V3在一定程度上也和頭盔,頭戴式耳機「兼容」。
Q2:戴上雷鳥V3到底能做什么?
能拍照錄像,也能客串藍牙耳機。
除了最基礎的「眼鏡」功能外,雷鳥V3在功能上可以分為三個板塊:拍攝、音頻和AI。之所以將AI單列,是因為雷鳥V3的AI并不是完全在眼鏡上執行的AI,且AI功能與拍攝、語音兩個板塊也有一定的交叉。在這里,我們先把眼鏡的拍攝功能講清楚。
就小雷自己的情況來說,「能以第一人稱拍攝」是小雷選擇的首要原因。之前文章中我提到過小雷是一個「賽道日玩家」,每個月都會下賽道刷圈。雖然車里有固定的運動相機機位,但全局固定機位遠不如擁有「眼平視角」第一人稱機位有沉浸感。
圖片來源:雷科技
說到沉浸感,雷鳥V3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其能記錄最完整的「操作流程」。舉個例子,在用雷鳥V3這個月里,恰好有個朋友表示「窄路側方停車很難」。如果我用運動相機拍教學視頻,傳統的固定機位很難體現出「車子的空間感」,但有了雷鳥V3,我們只要開啟錄像,然后實際操作一次就好。
圖片來源:雷科技
操作上,用雷鳥V3拍視頻非常簡單:短按能拍照,長按能拍視頻。具體來說,雷鳥V3在橫屏模式可以拍攝9分鐘的1080P視頻,豎屏模式可拍攝3分鐘1440P的視頻。作為對比,Meta Ray-Ban只能拍攝豎屏視頻;在靈活度上雷鳥V3顯然做得更好。
從樣張、樣片來看,雷鳥V3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下有著不錯的成像表現,可以滿足「隨手拍」記錄生活的目的。但如果在戶外場合,雷鳥V3的HDR算法會顯得過于積極,痕跡比較明顯。至于暗光環境,雷鳥V3照片的表現還算可以,但視頻拍攝時會有比較明顯的拖影。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雷鳥V3在拍攝方面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短板——快門延遲。根據小雷的測試,在關閉AI操作(關閉AI操作可以加速眼鏡的響應速度)的情況下,從按下按鈕到畫面定格,中間大約有1.3秒的延遲。為了保護隱私和延長電池續航時間,雷鳥V3也不可能有「預錄制」等功能。
這導致雷鳥V3并不能真正意義上「第一時間」記錄畫面,再加上長時間拍攝背后的超高電耗,如果你想用雷鳥V3替代手機或運動相機,那你大可直接放棄了。事實上,雷鳥V3的生態位也不是用來取代手機和運動相機的,其真正的意義在于帶來了個新的、不用手的免提機位,讓你可以用第一視角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片段(不是瞬間)。
順帶一提,雷鳥V3在外側配有拍攝指示燈,拍照、錄像時會亮起。
Q3:續航表現如何?
續航時間略短,只聽歌的話一天兩到三充。
在關閉Wi-Fi、50%音量的藍牙模式下,雷鳥V3的耗電速度大約是「2分鐘播放=1%電量」,滿電情況下可以支持大概三個小時的持續播放時間。
考慮到續航表現,雷鳥用了一個比較巧妙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用手機給眼鏡充電,并且支持邊沖邊用,這樣眼鏡的電量就可以隨時「補能」。
但因雷鳥V3是一個開放式氣導耳機,沒有任何隔音、降噪能力,用雷鳥V3聽歌只能保證「別人聽不見」,但凡環境稍吵一些,連我自己都不一定能聽見。所以在過去這個月里,雷鳥V3只能說是我的「備用耳機」——出門吃飯時沒帶耳機的話,雷鳥V3可以臨時頂崗一下。
不過在音質上,雷鳥V3的表現確實不錯。盡管開放式氣導結構會帶來不小的能量損失,但雷鳥V3的體驗仍比某些骨傳導耳機要好,比照耳機序列的話大致處于入門平頭塞的水平。
圖片來源:雷科技
同樣表現不錯的還有雷鳥V3的音頻延遲。在藍牙模式下,雷鳥V3的音頻延遲基本能控制在50ms之內。就場景來說,用雷鳥V3聽歌自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打游戲,就會有「大招放完了聲音還沒跟上」的情況,需要自己「克服」一下。
充電方面,盡管雷鳥V3在我手里需要一天兩充,但整體體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差。小雷我購買的是帶有充電盒的版本,只要中午午睡時把眼鏡放進眼鏡盒里,不一會兒就能充滿,可以堅持到小雷下班。
圖片來源:雷科技
說到眼鏡盒,雷鳥V3的眼鏡盒還有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盒內設置了兩組充電觸點,無論眼鏡腿怎么折疊,放進盒子里都能充上電。
Q4:AI如何讓眼鏡更智能?
能用,但進步空間很大。
說完拍攝和音頻,我們該聊聊雷鳥V3的AI表現了。很顯然,雷鳥不可能在雷鳥V3設備端部署全功能AI模型,只能采用「混合模型」方案:眼鏡本地的小模型用于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再由云端的AI大模型作出回應。換句話說,雷鳥V3必須在連接Wi-Fi、接入云端大模型的情況下,才能響應AI指令。
說到這里,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雷鳥V3的工作模式。除了關機之外,雷鳥V3共有四種工作模式:離線、藍牙、Wi-Fi發射、Wi-Fi聯網。
其中離線模式最好理解——眼鏡與手機之間沒有任何數據傳輸。此時雷鳥V3仍可執行拍照、錄像等操作,這也是雷鳥V3最基本的工作模式。
藍牙模式下,雷鳥V3就像一個藍牙耳機。除了最基本的拍照錄像外,雷鳥V3與手機之間還有藍牙音頻通道的連接:我們可以用眼鏡聽歌、打電話,App中也可以對雷鳥V3進行設置管理。但受限于藍牙通道的速率,雷鳥V3不能執行AI操作,也不能傳輸已經拍攝的照片、視頻。
Wi-Fi發射模式下,眼鏡會開啟局域網熱點。手機連接眼鏡的Wi-Fi熱點后,可以讀取、下載眼鏡所拍攝的照片、視頻。由于眼鏡此時仍未連接互聯網,所以AI等功能已久不可用。因該模式只用來下載拍攝素材,所以當App退出下載素材的頁面后,眼鏡就會自動退出該模式。
Wi-Fi聯網模式是雷鳥V3的「全功能」模式,此模式下眼鏡(通過路由器或手機熱點)獨立連接互聯網。也只有這一模式下,雷鳥V3的AI才處于可用狀態。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在AI功能方面,雷鳥V3的想法確實非常超前。在大多數手機只利用生成式模型做聊天機器人時,雷鳥V3已經開始探索多模態融合的功能,發揮自己「拍攝」的能力。舉個例子,你除了能用雷鳥V3問天氣、查時差外,還可以問面前寵物狗的品種、車的品牌型號,甚至可以問「面前這個漢堡套餐有多少卡路里?」。
但問題在于,雷鳥V3的AI似乎完全沒有上下文記憶的能力,這讓雷鳥V3無法承擔眼鏡應有的「隨手記」的職責。
圖片來源:雷科技
以最常見的「記車位」為例,無論小雷拍了多少張車位圖、和語音助手說了多少次具體車位號,雷鳥的AI助手都只會「假裝記住」,然后在下一輪問答中「光速遺忘」。建議雷鳥可以將記車位開發成一個專用的智能體,想必會很受歡迎。至于雷鳥V3在宣傳頁面中提到的「下棋輔助」等功能,目前還未上線,只能等待后續OTA。
Q5:能像普通眼鏡一樣耐用嗎?
在合理范圍內,一樣耐用。
不同于界環等分體方案的智能眼鏡,雷鳥V3走的是Meta Ray-Ban那種一體化的模式。從好的方面看,一體化設計讓雷鳥V3有了拍攝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一體化設計也為雷鳥V3的耐用性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就小雷目前的情況來說,雷鳥V3的耐用性大概和傳統板材眼鏡類似:它不可能有TR90那種驚人的韌性——畢竟鏡框鏡腿里全是電路板和電池,但和一般眼鏡比更粗的框體、鏡腿為雷鳥V3帶來了不錯的抗扭剛性。
圖片來源: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因雷鳥V3各方面都比較厚實(和常見輕薄非智能眼鏡相比),如果你像小雷一樣配1.74的超薄鏡片,鏡片會明顯薄于鏡框。
而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清潔。
由于眼鏡長時間接觸皮膚,難免會沾上皮膚的油脂。對于非智能眼鏡,我們只要扔到超聲波清潔機里,等個兩分鐘眼鏡就干凈了。很顯然,智能眼鏡不能這么來——根據官網的介紹,雷鳥V3通過了IPX4防護認證,可以應對一般的雨水、汗水;但面對整機下水清洗,雷鳥V3始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能整機下水,又不能像界環那樣分段拆卸,雷鳥V3只能像AirPods那樣一點點手工清潔。在這一點上,我認為雷鳥V3還能做得更好。
Q6:雷鳥V3有哪些缺點?
硬件上沒有,軟件上不少。
說實話,在過去一個月里,小雷對雷鳥V3的硬件其實非常滿意,除了剛剛提到的防水性能外,雷鳥V3能說得出來的硬件缺點只有一個:不像Meta Ray-Ban,雷鳥V3的拍攝指示燈沒有配備遮擋傳感器,用手或其他東西擋住提示燈并不會阻止拍攝,可能會帶來隱私方面的顧慮。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在軟件方面,雷鳥V3的缺點就比較讓人遺憾了。AI方面的缺點我剛剛說過,這里我只說雷鳥V3對應的App——雷鳥AR眼鏡的問題。
首先,在使用過程中,App多次連不上眼鏡的情況,需要重置眼鏡與手機的連接,重新配對才能連上。小雷和小雷的朋友都在眼鏡第一次休眠后遇到了這一問題。
其次,雷鳥AR眼鏡App和雷鳥V3眼鏡都不支持雙連——眼鏡沒辦法同時連接手機和電腦,眼鏡App也沒辦法同時連接多副V3。前者比較好克服,但后者的問題比較大。開車的朋友應該都體驗過變色鏡片不夠深,必須使用偏光鏡的情況。而雷鳥AR眼鏡App無法雙連意味著我們不能同時使用近視和偏光兩副雷鳥V3,必須二選一(或者每次都拆裝鏡片)。
除此之外,雷鳥AR眼鏡App也是少數「不更新就不能用」的App。一般來說,App即使推出了新版本,舊版本的基本功能在離線情況下可能正常使用。但雷鳥AR眼鏡選擇了「霸道總裁」的路線——要么更新App、要么退出App。
圖片來源:雷科技
這種「霸道總裁」的設計絲毫沒考慮過用戶還有斷網的可能。就在上周,小雷看完F1中國大獎賽,在回廣州的飛機上想導出眼鏡拍攝的素材,給眼鏡充電的同時用iMovie拼一個簡單的小視頻。但雷鳥AR眼鏡只給了我兩個選擇:要么聯網更新App、要么退出。我不知道雷鳥新App到底有什么新功能比用戶讀取素材更重要,不過這種「霸總」做法我認為萬萬不可取。
但話又說回來,剛剛提到的缺點基本都是軟件方面的缺點,在硬件上,雷鳥V3的表現其實還挺不錯。而軟件上的缺點修復起來也非常方便——幾次OTA就能解決。也正因如此,我認為雷鳥V3的整體表現并不差:軟件問題總能等到修復的一天,但某些硬件設計就有問題的競品,只能說「一發布就看到了生命終點」。
Q7:我需要買一臺智能眼鏡嗎?
說不上必要,但值得提前體驗嘗鮮。
從剛剛提到的幾個片段,大家不難發現,盡管雷鳥V3已經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智能眼鏡產品,但距離真正的全能還有一定距離。
之前提到,雷鳥V3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拍攝、音頻、AI。AI方面,雷鳥V3的表現只能說未來可期——如果你對智能眼鏡的期待是類似鋼鐵俠的「賈維斯」智能眼鏡,那小雷的建議是五年之后再作考慮。
音頻方面,受限于眼鏡的續航能力,我也不太推薦大家單純因為「聽歌」而選擇雷鳥V3。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純音頻方案的智能眼鏡,他們不僅重量更輕、續航更長,且價格只有雷鳥V3的50%不到。
但如果你有視頻創作的習慣,想拍點第一人稱騎車、做菜的視頻,或想為自己的Vlog解鎖一個全新的素材視角,那雷鳥V3對你來說確實值得考慮。不同于需要提前設置的運動相機,雷鳥V3主打的就是「真實」。
這里的真實值得不僅是沉浸感,同時還因為眼鏡拍攝能帶來真正的「生活氣息」,能展現出一種沒有臺本、沒有劇情設置,只有真實生活記錄的樸素質感。
不可否認的是,雷鳥V3的續航時間無法用于長時間的拍攝。但就目前Vlog「短平快」的特點來說,幾個15秒的素材拼起來,能呈現的信息量其實遠高于一個一分鐘的「一刀未剪」。畢竟雷鳥V3更多的是一個視角的補充,而不是創作的主角。
事實上,在小雷購買雷鳥V3后的第二天,小雷一個有騎行、試駕拍攝需求的朋友就跟著小雷的步伐,下單了副雷鳥V3。而從他的反饋來看,雷鳥V3解鎖的「新視角」,才是這款眼鏡目前最大的價值。
再說了,盡管小雷對雷鳥V3的AI能力頗有意見,但混合AI的最大特點就在于設備的AI能力可以隨時OTA升級。沒錯,目前雷鳥V3的AI確實不太聰明,但長期來看,雷鳥V3的AI進步空間巨大。
總結:雷鳥V3,一款未來可期的AI眼鏡
按照雷科技慣例,我們先總結一下雷鳥V3的表現。
優點:
1. 設計貼近正常眼鏡、重量可以接受;
2. 相機表現處于品類第一梯隊;
3. 音質不錯、漏音幾乎沒有;
4. 有充電盒,不用外掛充電項圈。
缺點:
1. AI能力有待提升;
2. 續航較短;
3. 配套App體驗較差。
但無論如何,雷鳥V3在我看來都算得上是國內智能眼鏡品類一次成功的嘗試,也是目前「完成度」最高的產品之一。
圖片來源:雷科技
盡管目前的智能眼鏡和設想中的AR世界有一定距離,但在虛擬現實市場真正成熟之前,雷鳥V3這類智能眼鏡已經是最好的折中方案了——功能上,雷鳥V3輕巧、便攜、生活化。更重要的一點是,雷鳥V3不會讓用戶看起來像一個「異類」。
作為小雷每天使用時間最長的「電子設備」,光是做到最后一點,雷鳥V3就已經足夠讓我滿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