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不一般,60年不遇,切記上墳:“4人必去,3人不去”
只要一說到清明,人人都會脫口而出唐代詩人杜牧《清明》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當然清明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是民俗的節日。所以清明節是不一般的,他已經傳承了2000多年。所以作為我國最傳統的節日清明,不僅有緬懷先祖,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也有節氣的意義在里面。
然而今年清明節不一般,按照村里老人的說法,今年清明60年不遇,所以在清明節上墳的時候,切記“4人必去,3人不去”,那么這句話是啥意思呢?我來回答: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掃墓,是我們中華文明對生命敬重的千年傳承,也是由歷史而來,不僅是對個體的緬懷,也是文化血脈的延續。所以清明節掃墓的意義分為幾點:
①歷史的傳承文化。
其實清明節前身,是在春秋時期,晉國國公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到了后來的時候,民間里就形成了祭奠逝者的一種習俗。
而到了唐宋時期,這種習俗得到廣泛的普及,并成了一個核心的民俗祭祀活動。
②一種孝道的傳承。
在我們華夏文化中,古人講究“孝道為先”,“慎終追遠”。
所以人們在清明節上墳,也是體現了后代對于祖先一種孝道和緬懷,并告訴后代:
“我們的祖先其實并沒有遠去,而是選擇了另一個地方,活在了我們的心中”。
而清明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人們在清明節祭祖,這也有著哀悼逝者感受新生,并體現對生命循環的敬畏。
今年清明不一般:
按照民俗的說法,今年清明節60年不遇,有幾大特點,我來說一下:
①今年“閏月遇清明”:
今年是2025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這一年是蛇年,又遇到閏月,但是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閏六月。
而在傳統文化中,乙巳蛇年代表著活力、繁榮和財富,所以還是比較罕見的,六十年不遇。
②今年“雙春遇清明”:
按照今年傳統的歷法,2025年乙巳蛇年被稱為“雙春年”,而在這一年由于陽歷和陰歷時間差異,導致今年有兩個立春節氣。
一個是農歷正月初六,一個是農歷臘月十七,這也就是人們說的“雙春遇清明”。
當然這種情況也是不常見的,也是六十年不遇的一個清明,所以在“無春遇清明”年份,人們通常更重視清明節的習俗和傳統的。
③今年“清明來的早”:
由于二十四節氣和公歷年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清明節的時間不是固定的,是是隨著陰歷陽歷的變化而變化。
按照民間的傳統歷法,清明節一般在4月4日~4月6日左右,但是在4月5日是比較多的。而今年清明節的時間是公歷4月4日,因此今年清明節來的早,要比往年要早一天。
也正是今年清明節有幾個特點,閏六月,雙春年加上早一天的原因,所以今年清明節也是60年不遇的一個清明節。
今年清明節上墳“4人必去,3人不去”:
4人必去上墳:
第一,家中長子要上墳。
為什么家中的長子是要去上墳呢?
其實長子是一家之主,是要代替家里的老人做一些大事的,當然上墳也是一樣。
因為到了一定年齡的老人,因為身體等其它原因是不適宜去上墳的,因此家中的長子也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來。而長子作為“領事人”,不僅僅去掃墓,也要調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并加強家族的凝聚力。
第二,女兒也要去上墳。
在北方地區,有一些農村里有這樣一個說法:“已經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到娘家去上墳的”。
這是因為,在傳統的習俗中,女兒好比“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一樣,已經成了婆家人的女兒,已經和娘家的關系成了親戚了,所以也不該去上墳了。所以也就有了,“女兒不上墳,上墳辱娘家人”的說法。
但是這不過傳統的習俗而已,但是現在的觀念已經轉變了,而大部分80后,90后都是獨生子女,一些女人也是“女強人”,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自然是去上墳的。
第三,新婚夫妻去上墳。
按照民俗的說法,剛好漢結婚的新婚之人也是要去上墳掃墓的,或者在清明節的這一年里去上墳。
對于新人上墳,村里老人稱為“喜墳”,因為剛剛結婚的原因,此時新郎和新娘去上墳,也是有原因的。
這是為了告訴自己的祖先添了新人了,畢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也說明了家中的香火沒有斷,當然這也是傳承孝道的一種方式。
第四,事業有成的人要去上墳。
在古代,如果一戶人家出了一位“狀元”,那么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狀元郎”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墳的。
對于誰家出了“狀元郎”,人們都會說祖墳冒青煙了,雖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但是反映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當然到了現在,一些舊的觀念已經改變了,但是一些事業有成的人,也必須到祖先的墳墓上去上墳的,這除了是對祖先的一種最好回報和告慰外,同時也表明家族的興旺和繁榮。
3人不去上墳:
第一,孕婦不上墳。
在清明節,已經懷孕的孕婦是不能去上墳的,這是因為:
①孕婦去上墳,很容易導致情緒發生波動?。
孕婦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很容易發生。而上墳是一種思念與哀傷,這會讓孕婦產生負面影響,并肚中胎兒的發育,特別是孕早期和孕晚期的時候更是如此。
②?上墳對于孕婦的體力也是消耗?。
墳墓多半在一些難走的地方,所以孕婦在上墳的時候,是需要長途跋涉的。特別是在農村的祝賀地區,因為墓地偏遠、崎嶇的原因,這會增加了身體負擔,這對于孕婦身體來說是不利的。
第二,70歲以上的老人不上墳。
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七十不上墳,八十不掃墓”。
意思是說,年齡到了70歲的時候是不去上墳的,到了80歲的時候,也是不能去掃墓的,當然原因是為了老人的健康著想。這是因為:
?一些墓地通常位于偏遠的地方,比如山林里等等。而這種地方的環境多半是陰冷潮濕的,而老人的身子本來不太好,所以去上墳的話,很容易引發老人受涼,并影響健康。
第三,女婿不上墳。
這里的女婿不上墳,是指自己妻子有兄弟的,是不能去上墳的。
因為按照一些地區的傳統說法,只要妻子有兄弟,那么外人是不能去上墳的,雖然一個女婿半個兒,但是畢竟也是外姓人,這樣會引起“舅子”一家反感的,好比娘家沒有人一樣。
但是來說,如果是“養老女婿”,或者是“獨生女”,作為女婿來說自然是可以去上墳的,當然一個地方一個風俗而已,有的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
通過上述來說,今年清明節不一般,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60年不遇的一個清明節,所以在上墳的時候,也要記得:“4人必去,3人不去”,這也是一個民俗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