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兩年在稀土供應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之前美方一直依賴中國提供稀土,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提出對華關鍵領域去依賴化,然后發展了澳大利亞、加拿大這兩個“資源伙伴”為他們供應稀土;后續拜登政府時期美方又組建“礦產聯盟”,和韓國(哈薩克斯坦礦源地)、馬來西亞等國家合作,并收到了蒙古國的“稀土邀請”。今年美方再度和烏克蘭簽下礦產合作協議,這批礦產預計成本極低。3月早些時候,非洲國家剛果(金)也要求美國提供幫助,并承諾給他們稀土作為回報。
所以從供應量上來看,美國的全球稀土來源已經不缺什么了,但美媒卻提出了一個觀點:現在供應上能擺脫中國依賴,技術上沒有任何希望。《華爾街日報》3月24日發文表示,特朗普上臺之后將追逐金屬作為任期關鍵目標之一,他甚至對這些資源有狂熱,因為各方都很清楚,從生產智能手機到制造噴氣式戰斗機都離不開這些關鍵礦產。不過外界沒注意到的是,美國開采的稀土資源占到全球稀土供應的12%,是全球稀土第二大國僅次于中國。
所以對于美國而言,稀土原本就不是“稀有品”,但現在美方面臨的困境是:即使特朗普的戰略能夠成功,他也無法繞開中國,因為他必須尋找可以加工這些礦產的地方。中國的稀土精煉水平在全球“沒有對手”,這不是斷層的領先,而是幾乎形成了壟斷。和這些比起來其他國家的加工水平基本上都沒有什么區別,例如在中國建造精煉廠的成本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成本上也是首屈一指。美方想精煉這些稀土,不管是直接還是中轉都繞不開中國。
美方并非是沒有嘗試過在技術上找其他國家,根據美媒報到過去多任總統都試圖通過“去風險”戰略尋找替代來源,如與蒙古、越南、澳大利亞等國簽署礦產協議,但成效有限。蒙古作為內陸國,運輸需經中俄領土,且缺乏加工能力;越南雖儲量豐富,但產業鏈建設需依賴中國技術與資本;澳大利亞雖有資源,但本土加工項目因成本過高而停滯。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從這些國家進口的稀土僅占總量的5%,遠不及中國的主導地位。盡管美國通過行政干預與國際合作試圖重構供應鏈,但中國在技術、成本與規模上的先發優勢,是“短期不會變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媒總結來看美國稀土產業鏈已經呈現“開采-出口-進口”的閉環模式。其稀土原礦開采后需經過分離、提純等環節才能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需要先運往中企進行精煉,這是默認的事實。既然沒有辦法競爭,近年來美方也被曝盯上了中國的稀土技術,正在盡力挖掘人才,甚至是情報竊取和高價“收購”。中國最近兩年已經對稀土行業進行嚴格的立法管控行動,以杜絕這種“稀土技術交易”和潛在的風險選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