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結束之后,停火線怎么“保證”的問題,歐洲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是烏克蘭,明確提出他們需要一支20萬人以上的安全部隊,幫助看好領土不要受到俄方繼續進攻,而且還點名要求美國人。歐洲國家號召組建一支所謂的“自愿聯盟”部隊,提出主動幫助烏克蘭維持他們的停火線。但俄羅斯方面堅決拒絕接受北約所主導的安全部隊,所謂“自愿聯盟”也只是換了方式的北約駐軍,普京更是不考慮。
在這個節點上,中國又被卷入其中。前幾天歐洲媒體散播的新聞提及,中國有考慮參加所謂“自愿聯盟”的意思,已經在布魯塞爾和歐盟國家探討了這件事。該新聞鬧得很大,以至于一些俄媒也轉發詢問中方是否和歐洲做了溝通。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有關報道完全不屬實。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外交部的回應簡明扼要,明確這些所謂“中國參與歐盟框架”的報道全部不屬實。
24日當天,關于維和的問題,中國駐聯合國代表耿爽在安理會上明確表態稱,所有的維和行動需要遵循三個框架:(一)當事方同意,(二)中立,(三)非自衛或履行授權不使用武力。中方還特別呼吁,最關鍵的一點在于維和行動應聚焦核心授權,避免無序擴大。中國代表提醒當前全球局勢緊張且不穩定,各國需要加強對于維和的合作共識。雖然這次沒有點名俄烏沖突,但各方認為中國的話題和焦點幾乎都是和俄烏沖突有關系,以及最近盛傳的歐洲“維和部隊”。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支持以聯合國為框架的維和行動,這才是合法的。其實反觀歐盟的“自愿聯盟”,三條原則一條都不符合。其一是俄羅斯根本不同意,強行部署必然遭到抵制;其二是根本不中立,他們明顯是偏向于烏克蘭的一方,在這個問題上“拉偏架”的可能性更大;其三是,這支部隊并未建立明確的紀律原則,指望他們克制使用武力也是不切實際的。總而言之,歐盟的部隊用來“維持和平”預計會非常艱難,也根本不符合中國所強調的原則條件,所以中方必然不會選擇支持加入。
值得注意的還有,俄羅斯代表也表示了支持“在聯合國框架內維和行動”的立場,相當于同意了中方的表態。事實上聯合國這個方案是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原因在于俄羅斯、歐盟和美國三方都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惡性循環。美國對俄羅斯"擴張野心"的擔憂,與俄羅斯對北約"步步緊逼"的恐懼相互強化,導致危機持續升級。這種認知偏差使得任何停火倡議都難以突破"條件預設"的窠臼,必須要保證絕對中立。對于俄方來說,《明斯克協議》簽訂之后被歐洲國家維和部隊欺騙的情況還歷歷在目,他們不會上第二次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