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已經到不愛吃零食的地步了#
登上熱搜
家人們,咋整啊
突然發現自己好像不愛吃零食了
走在超市里轉了好幾圈
也不知道該買啥
上網沖浪一圈發現
大家都深有同感
不僅不愛吃零食了
還愛上了小時候“嫌棄”的東西~
這不是個例。美團《2023年零食消費報告》顯示,25—35歲群體零食購買頻次同比下降21%,超半數人表示“沒有特別想吃的零食”。那些曾經在課間操攥著五毛錢沖向小賣部的少年,正集體經歷一場與零食的“和平分手”。
消費主義的祛魅時刻
超市貨架是最誠實的時代鏡子
超市貨架前,95后白領小林熟練地打開3個比價軟件,只為找到一款便宜5毛錢的酸奶。“極致省小錢”,年輕人精密拆解每一筆開支。
曾經看到喜歡的進口零食,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進購物籃,而現在,他們則會在心里默默計算著性價比,思考這筆錢花在零食上是否值得。很多時候,因為價格過高而放棄購買,選擇更實惠的日常食品。
市場研究機構英敏特發布的報告指出,在食品飲料消費方面,42%的中國消費者會將性價比作為重要考量因素,而年輕群體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他們不再僅憑一時的喜好沖動購買零食,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實際價值。這種理性消費觀念的形成,使得零食在年輕人的消費清單中的優先級不斷下降,購買頻率也隨之降低。
健康覺醒的集體宣言
和“膨化食品”說拜拜
腰圍大了,體重超了,慢性病找上門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體重管理門診”沖上熱搜。
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輕人的健康意識逐漸覺醒,對食品的選擇也更加謹慎。高油、高糖、高鹽的傳統零食,逐漸被視為健康的“潛在威脅”。
熱衷于健身的小吳,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和健康的體魄,已經很久沒有吃過薯片、巧克力等高熱量零食了。他表示,現在更愿意選擇水果、堅果、酸奶等富含營養、相對健康的食品作為日常的“加餐”。在他看來,吃健康的食物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欲,還能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生活方式。
有報告顯示,近80%的年輕人愿意為健康食品支付更高的價格,超過6成的年輕人會主動關注食品的成分和營養價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那些含有大量添加劑、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自然難以再獲得年輕人的青睞。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購買食品時,會仔細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將不健康的零食拒之門外。
社交場景更迭
零食悄然無聲“退場”
在校園里,分享零食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社交方式。課間時分,同學們互相交換零食,分享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彼此之間的友誼和快樂。然而,當年輕人步入社會后,社交方式和場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職場和成年人的社交活動中,零食的身影越來越少見。商務洽談、行業交流、興趣小組活動等成為社交的主流場景,人們更多地選擇以茶、咖啡作為交流的媒介。在一場職場的商務會議結束后,大家通常會圍坐在一起,一邊喝茶或咖啡,一邊交流工作心得和行業信息,很少會出現零食的身影。
相關社交行為研究表明,在職場社交活動中,以商務洽談、興趣交流等為主題的活動占據了大部分比例,而在這些場合中,零食出現的頻率不到20%,與校園中零食頻繁出現在社交場景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社交環境的改變,使得零食在年輕人社交生活中的角色逐漸被弱化,不再是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
年輕人不愛吃零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現象不僅反映出社會發展對年輕人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和健康意識的深刻影響,也預示著消費市場即將迎來新的變革。
未來,健康化、便捷化、個性化的食品將更有可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滿足年輕人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你現在還喜歡吃零食不?
有哪些健康零食推薦?
評論區見
內容來源 |南京發布、紫金山新聞、中國大學生在線微信、中國經濟周刊、人民日報、新華社、網友評論等
“興化論壇”公眾號
點擊上圖可關注本公眾號
-End -
關注興化論壇,興化大小事一網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