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高8米,柱身周長2米有余,每根重量高達約20噸,橫插石片,嵌有祥云,屹立600多年不倒,實際如今這天安門前的華表并非是“第一批”模樣?
能佇立在這天安門前不倒,又到底有何意義?
“天安門、承天門”
北京的地理中心,建立于明朝永樂年間,甚至原名都并非喚作天安門,而是承天門。
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中國的地理標之一,但實際這天安門并非是嚴格意義上的廣場。
這天安門終是在明朝期間建立,而這天安門前南北方向有一條“T形”長道,長道東西至長安左門,長安右向南延伸到正陽門,而兩側是“東千步廊”和“西千步廊”。
而后來這天安門廣場有了“實感”,也是1914年千步廊拆除,這東西向貫通之后,這天安門變成可以通行的公共空間。
且這天安門修了很多次。
細數從新中國成立后,從1950年到1954年,天安門的擴建方案便達到15個,而這面積從起初確定的20萬平方米、30萬平方米甚至50萬平方米到最終正式確定規劃在44萬平方米落地。
實際相較于完全歸類于“廣場”的功能,起初仍舊存在爭論,有人認為天安門象征的是國家政權,所以廣場周圍應該是以國家機關為重點建筑物,另外建立博物館令其成為政治中心。
但同樣也有人認為天安門廣場適合建造紀念性的建筑物,成為文化中心廣場類型。
然這最終是既有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建筑物屹立存在,已然成為新中國政治中心,也顯露大國風范。
當然,每次的修繕也并非簡單。
實際上,上世紀60年代初拆除過一次舊城樓,因為檢查中發現靠近毛主席座位的一根12米高的柱子內部開始空心,其中已經空了將近10米。
力圖安全起見,故而決定對天安門進行重新翻修,而為了保持原有的形狀和規模,工作人員便把其中拆下的每一個構件按照原樣繪制成圖并且拍成照片,而后按照順序編號。
最后再由北京的建筑設計院畫成標準的圖紙,可以說,算得上是一比一還原,目的也主要是“優化城墻結構本身”。
9級的抗震能力,斗拱的尺寸也加大,城樓也加高了87厘米,且既然對城樓進行修繕,細節也便一次做到位。
城臺也加高了,女兒墻減薄了,標語牌也換了,電梯還安裝了一系列附屬工程,另外還有供電照明、暖氣熱水等等一批現代化的設施設備。
自然,這其中顯著的柱子也引人好奇了,這雕刻精美的華表,一個重達20噸,又是如何保存完好至今?如今的華表卻也并非是“從前的華表”?
“奇怪的柱子”
既然修繕天安門,這里里外外自然是不放過,以及這天安門外屹立的華表,甚至可以說,去到天安門必須參觀的景觀之一便是華表。
然卻也是引人好奇,明明便是柱子,為何喚作華表?
實際簡而言之,便是“中華華表表中華”,故而喚作“華表”,也就是說,這看似奇怪的柱子,象征的便是中國。
這華表實際也是建立于明朝永樂年間,但這華表的“奇怪”卻是頗有說法。
這華表重量達到20噸,屹立在1米高的須彌座上,通高達到大約8米,柱身的周長大概有2米多,除去顯露巍峨之外,這石柱上都雕有蟠龍流云的紋飾,而這上部橫插的這石片,石片中有祥云。
若是近看,就好似有一個高大的柱身直插在云間。
然這華表的樣態介紹也還未結束,柱頂承露盤里,有一個蹲坐的奇異怪獸,遠而觀之,這華表屹立云間,便與這金燦燦的皇宮相得益彰,除去威嚴肅穆之外,卻也多了幾分美感。
當然,這華表建立于此終是還有另外深意,相傳這華表“前身”是一個“誹謗木”。
那是堯舜時代,堯舜兩位明君為了防止自己制定的政策存在缺失或者誤差,所以便設置了一個木柱,并在上面釘上一塊木板,從而鼓勵人們將意見刻在上面。
相當于收集外界的建議以更好的完善治理,有點類似于如今的“意見箱”。
只是后來到了秦始皇時期,這華表木便只是被看作能夠識別路徑的標志,只是被看作是個路標,而后一步步進入皇宮,紋上這云龍等吉祥圖案,成為這皇家建筑之一。
只得說每個時代下,華表的意義并非相同,但卻是承載了幾代帝王的智慧。再來看看這柱頂上的奇怪異獸,仔細看,說其像犬卻又像獅,但卻是在古籍中可以找到痕跡。
朝天犼。民間傳說中的神獸,而如果仔細查看這朝天犼的視角便可以得知,其便是觀察這皇宮里的一切,以起到對帝王“勸戒”的作用。
因這朝天犼神獸以誠實在民間聞名,而將這朝天犼坐落于華表之上,看似俯瞰眾生,實際對帝王起到“叨擾”。
華表位置
面朝北方的朝天犼,望著宮內注視著君王,以勸告君王莫要沉湎于宮內的作樂,而是應當去宮外體察民情。所以被稱呼為“望君出”。
而這南方方位的朝天犼望著遠方,是勸告這帝王不要久出不歸,不理朝政,也被看作是“望君歸”之意的寫照。
所以這華表也被看作提醒古代軍王要“勤政為民”的標志。
不過如今看到的這華表卻是于20世紀50年代挪動了6米。
天安門多次修繕,加之后來擴建,這華表的位置自然也要轉變,為保證這華表的“安然無恙”,特地找來一位叫做徐榮的工匠,因長年在故宮內務府做搭材匠,所以這任務也便壓在徐榮之身。
杉篙麻繩和吊鏈,毫發無損,令華表向北移動了6米,而如今看到的華表便是移動6米位置后的華表。
毫無無損,絲毫沒有變形,保留了華表最初的模樣,而如今再看天安門的建立、修繕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到屹立600多年的華表、天安門廣場正陽門前“中國公路零公里的標志”,天安門主色調紅色使用的“815型古紅漆”......
老祖宗的智慧,一代一代國人的傳承與修葺,都使得天安門更加雄偉壯麗,一如中華兒女的奮斗歷程,朝朝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