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晚
2025年3月27日 網易號獨家
今天,一則消息刷爆朋友圈:42歲的張一鳴以594億美元身家(約合人民幣4300億元)超越馬化騰,登頂中國首富!這位戴著黑框眼鏡、總被調侃“像程序員”的80后,用13年時間從“北漂碼農”逆襲為商業巨頭。他的故事里,沒有家族背景,沒有資本加持,有的只是一個普通人如何抓住時代風口、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傳奇。
一、小鎮青年的“不安分”:從四次失敗到一鳴驚人
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巖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科委職員,母親是護士。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從小癡迷技術,大學報考微電子專業,卻因“不想做實驗”轉學軟件。畢業后,他北漂創業,經歷過四次失敗:開發辦公軟件沒人用、做房產搜索遇冷……最窮時,他和團隊擠在民宅里吃泡面,電腦壞了舍不得修,只能蹭網吧。
但正是這些“坑”讓他摸清了互聯網的命脈:“用戶要的不是信息,而是精準匹配需求。” 2012年,他帶著僅有的團隊開發“今日頭條”,兩個工程師狂敲代碼,甚至自學算法,硬生生用技術“猜”中用戶喜好。當時沒人看好這個“沒有編輯”的新聞平臺,可短短3年,今日頭條用戶破億,張一鳴一戰成名。
二、抖音背后的“極致哲學”:300毫秒的較真
如果說今日頭條是張一鳴的起點,抖音則是他封神的王牌。2016年,抖音上線初期被吐槽“音畫不同步”,盡管延遲只有300毫秒(普通人幾乎察覺不到),他卻要求團隊立刻解決:“用戶體驗差0.1%都是大事!”這種死磕細節的精神,讓抖音迅速風靡。
更讓人驚嘆的是他的全球化野心。當其他公司還在爭搶國內市場時,他早已布局TikTok:在美國建數據中心、在印尼收購本土平臺、甚至為中東用戶定制特效濾鏡。如今,TikTok全球用戶超15億,連美國青少年都喊著“刷TikTok比吃飯重要”。
三、首富的“反常規操作”:激流勇退與長期主義
2021年,字節跳動如日中天,張一鳴卻突然宣布卸任CEO:“我想跳出日常管理,看看未來十年的方向。”當時外界一片嘩然,可他用行動證明:退居幕后投資AI、元宇宙,成立個人基金Cool River Venture,甚至悄悄給母校南開捐了1個億。
有人問他為何能持續成功,他答:“延遲滿足感。”不追短期暴利,不懼暫時虧損,這種長期主義讓字節跳動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為估值2.25萬億的“超級獨角獸”。
四、普通人能學什么?張一鳴的3條“財富密碼”
死磕技術,但更懂人性
他從不迷信“流量為王”,而是用算法讀懂人心。就像抖音的“沉浸式體驗”,15秒視頻讓人欲罷不能,背后是數萬次用戶行為分析。
全球化思維,本土化落地
TikTok在印度跳寶萊塢舞蹈,在日本推二次元特效,在巴西玩桑巴濾鏡——真正的成功不是復制,而是融入。
敢于放棄,才能贏得更大
卸任CEO、拒絕上市套現……普通人或許難有他的魄力,但學會“在合適的時間做減法”,才能走得更遠。
結語:首富的B面,是那個不忘初心的“技術宅”
登上富豪榜后,張一鳴依然低調。員工說他開會總穿優衣庫,出差坐經濟艙,唯一奢侈是辦公室里的書柜——擺滿了《算法導論》《推薦系統實踐》。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的必然。 這個時代從不缺機會,缺的是像張一鳴那樣,既敢做夢,又能彎腰撿六便士的人。
(數據來源:福布斯、彭博社、胡潤研究院)
互動話題:
你第一次刷抖音是因為什么?在評論區聊聊你和字節系產品的故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