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扎堆眼科門診,問題出奇一致:“孩子戴了框架眼鏡,度數怎么還是漲?”面對家長的焦慮,眼科醫生常提到一個名字——角膜塑形鏡(OK鏡)。這種白天不用戴鏡、晚上佩戴的特殊隱形眼鏡,究竟有什么魔力?
當框架眼鏡“失效”時 另一種選擇浮出水面
框架眼鏡能矯正視力,但對控制近視進展效果有限。眼科醫生解釋,普通眼鏡只是通過鏡片調整光線折射,讓孩子看清遠處,但無法干預眼軸增長。而角膜塑形鏡的設計更“主動”:它利用高透氧材料制成特殊弧度鏡片,夜間佩戴時輕柔改變角膜形態,白天摘鏡后,角膜暫時保持理想曲率,讓孩子無需戴鏡也能清晰視物。
更重要的是,多項研究證實,角膜塑形鏡能通過光學離焦原理,延緩眼軸增長。這意味著,對于每年度數增長過快的孩子,可以選擇佩戴角膜塑型鏡,進一步延緩近視增長的度數。
科學控度背后的“硬實力”
小龍(化名)13歲時,近視度數200度左右,左眼眼軸24.86mm,右眼24.8mm,即便嚴格佩戴框架眼鏡,一年內仍增長了75度。“眼軸增速太快,按這趨勢,成年后很可能發展成高度近視。”醫生建議嘗試角膜塑形鏡。
經過詳細檢查(包括角膜形態、眼表健康、淚液分泌等),小龍適配了一副個性化設計的OK鏡。初期需要每晚佩戴8-10小時,白天裸眼視力穩定在1.0。經過定期復查,小龍的近視度數幾乎沒有增加。小龍媽媽感慨:“以前總擔心他打球時眼鏡摔碎,現在白天不用戴鏡,孩子也輕松多了。”
重慶愛爾兒童眼科醫院門診主任譚春華醫生介紹,角膜塑形鏡之所以受到廣大家長群體的歡迎,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優勢:物理控軸,延緩近視:通過重塑角膜前表面,形成周邊視網膜近視離焦,直接干預眼軸異常增長,從根源抑制近視發展;白天“自由”,運動便利:夜間佩戴,白天無需戴鏡,尤其適合運動、舞蹈等場景,降低框架眼鏡帶來的不便和意外風險;個性化適配,可逆可控:需經專業驗配,根據角膜地形圖“量眼定制”,停戴后角膜會逐漸恢復原狀,不造成永久改變。
醫生提醒: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
重慶愛爾兒童眼科醫院門診主任譚春華醫生介紹,角膜塑形鏡屬于國家三級醫療器械,需嚴格篩查。它不是‘神器’,但確實是目前被驗證的科學手段。醫生強調,驗配角膜塑形鏡需到正規醫療機構完成10余項檢查,佩戴后需定期復查角膜健康及眼軸變化,及時調整防控方案。
重慶愛爾兒童眼科醫院門診主任譚春華醫生強調:“近視防控是一場‘持久戰’,角膜塑形鏡提供了一種更積極的選擇。如果孩子戴框架眼鏡后度數仍快速上漲(如年增長≥75度),或對日常生活、運動造成困擾,不妨與眼科醫生深入溝通,評估適配可能性。畢竟,在近視防控的黃金期(18歲前)及時干預,或許能讓孩子遠離高度近視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