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在北京,會見多年不見、早在延安時期就結下深厚友誼的美國友人斯諾。毛主席與斯諾的談話中,專門提到了華國鋒。毛主席說:“湖南省的人物也出來幾個了呢。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在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人。”
1970年的華國鋒,年僅49歲,確實可以勉強稱作“老人”;但是當時的毛主席,已是77歲高齡,稱49歲的華國鋒為“老人”,其意味可謂深長。毛主席這里所說的“老人”,可以理解為“文革”前的省委領導人,所以有人將“老人”一詞,翻譯成“老班子的人”。
那時毛主席講完華國鋒后,又說道:“第二個是現在的陜西革命委員會的第一把手李瑞山,原來也是湖南省的一個書記;第三個是甘肅省的第二把手胡繼宗。”李瑞山和胡繼宗兩人也是“老人”,而且都是比華國鋒年紀大1歲,資歷比華國鋒更老。但是毛主席只稱華國鋒一人為“老人”,而且排在第一名,使得華國鋒變得格外引人注目。
由此不難看出,彼時華國鋒在毛主席心中,已占據不輕的地位。而斯諾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后,把自己與毛主席的談話,寫成文章,并公開發表在美國《生活》雜志上。刊登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了“華國鋒”的名字。“華國鋒”,這個陌生的名字,很快就引起了國外廣泛的注意。
而這位“老人”,在之后的日子里,日益受到毛主席的器重。1971年1月,華國鋒遵照中央的調令,入京擔任國務院業務組副組長。1971年下半年,毛主席南巡視察南方,同一些省委、軍區的領導班子談話中,提出要選李德生、紀登奎、華國鋒當自己的接班人(王洪文不夠格,都不在此列)。
1973年8月,華國鋒進入政治局擔任委員。1975年1月,華國鋒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長一職。1976年4月,周總理已去世,根據病中的毛主席的提議,政治局通過,華國鋒成為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這不可謂不是青云直上了,這真是“異軍突起”。
毛主席對華國鋒的“老人”稱呼,或者說“老人”認知,不是一時興起的,而是經過十幾年的“了解”才有的。1966年10月,湖南“文革”的局勢開始大亂,華國鋒同其他省委領導一樣,受到沖擊,被剝奪了權力,開始“靠邊站”。
1967年上半年,新一輪的“奪權風暴”出現,根據中央要求,奪權必須實現“三結合”,即革命委員會必須由革命群眾、革命軍人和革命干部,三方面的代表組成。至此,華國鋒成了造反派的爭取對象。當時占據湖南造反派主導地位的“省紅聯”,試圖爭取華國鋒,華國鋒沒有給予任何回應。
之后,華國鋒被與“省紅聯”對立的“工聯”揪出來,要求他表態支持“工聯”。華國鋒的回答是:“應該支持造反派。”但具體支持哪個造反派組織,得聽組織的安排,他表示自己個人不好隨便公開表態。之后,無論被怎么勸說、威脅,華國鋒都堅持這一立場。
當毛主席問及湖南的情況,知道華國鋒言行態度后,說道:“湖南有的人就不能被打倒,比如華國鋒,他就是一個老實人,是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同志。這樣的人,還是要結合進去的,左中右,我看華國鋒還是左派嘛。”在毛主席的關注下,華國鋒成為1968年4月6日成立的湖南省革委的副主任。
江青對這個班子不滿,指使湖南造反派又大鬧起來。但華國鋒在動蕩的局勢中,堅持根據毛主席“抓革命、促生產”的指示做事,盡可能地把湖南的經濟建設搞好。
毛主席稱華國鋒“老人”,正是因為他的為人處事,十分秉節持重。這也是毛主席最看重的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