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爆出一位很優秀的女演員老公疑似出軌,在夜店和美女摟抱。
原本大家以為她事業有成,老公疼愛,婚后生三孩,堪稱人生贏家;沒想到“幸福人設”也塌了。
結婚前她曾在鏡頭面前說,老公把自己寵成寶,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男朋友對自己有多好。
如今,大家只能嘆息“結局都那樣”。
我想說,其實結局不好的婚姻,不代表這段婚姻就是失敗,或者一開始就是錯的。
因為人和關系都是流變的,當下的平衡和美好也可能在未來有新的沖擊和誘惑。
每一段關系,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課題,一些課題雙方不能順利通過,也許關系會終結,也許他們會一起突破這個關卡,成長到新的階段。
另外,在親密關系里,女人不必過度自我反思、復盤,認為自己哪里不夠好,沒有留住那個男人。
男人出軌不代表女人失敗,而是這個男人在這個階段沒有了在這段關系里自我管理的能力。
而我們女人如果經歷婚變,也不必自我懷疑。傷痛肯定會有,創傷終究會得到治愈。
但親愛的,這不是女人的錯,也不代表你當初選擇的眼光有誤。
可能是,這個男人不匹配當下的你的狀態了;也可能是命運在這個階段,對你有新的功課和提示。
當我們回顧一段關系時,如果覺得自己被深愛過、被善待過,就值得感恩。切莫用他人的犯錯折磨自己。
而我們也需要深知,人的一生就是和孤獨相伴。
哪怕被男人“遺棄”,只要我們自己沒有遺棄自己,我們就可以擁有一切。
所以,最重要的是:當處在親密關系里時,我們就修關系;如果單身了,就回來修自己。
遇見什么,就修什么,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關系里——來去自如。
關系“來臨”時,我們如何修愛?
一次演講時,有位聽眾提問說:
“我跟老公關系特別不好,他總是除了吃飯就是睡覺,而且把所有不好的事都推到我身上,所有的好事就說是他做的。
他還喜歡推卸責任,對孩子也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
現在感覺他好像一無是處,跟他相處特別困難?!?/strong>
我的回答是:對內在成長者來說,和老板、父母、朋友或者所有親人之間的關系,我們都需要修煉,但最難修的就是親密關系,因為我們每天都得看到對方,關系最為密切。
在親密關系中,配偶其實在扮演兩個角色:
一個角色就是你的鏡子。
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所以對方的種種行為可能映照出了你內在的一些特質,但卻是放大了數百倍好讓你看清楚。
比如說你覺得他每天不是睡覺就是做一些好像很沒有意義的事情。
反觀你自己,你可能是一個非常積極、上進的人。
你希望自己做了事情之后,能夠獲得別人的贊賞和肯定。
在這個例子里,你的老公是來映照你的陰暗面,你一直排斥的自己懶散、無目標的那一個面。
另一個角色是,他是讓你收回“投射”的。
因為我們跟另一半結合了之后,我們的心靈就跟這個人有了很深的“牽纏”。
對我們,尤其是對追求內在成長的朋友來講,牽纏并不是件好事。
所以,在關系里成長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焦點放回到自己身上來。
問題是,我們很多人都喜歡把這兩個字放在我們最親密的人身上——“應該”,而這兩個字就是通往地獄的捷徑。
既然你是我的老公,你就應該怎么樣;既然你是我孩子的父親,你就應該怎么樣。
但如果你不想為自己的生活以及快樂的質量找麻煩,那你該做的就是接納事實。
事實是令人痛苦的。比如,要我們接納一個“整天好吃懶做的老公”,這種感受是很痛苦的。
多數人都不想跟痛苦的感受在一起,只好努力地去改造老公,甚至想“開除”他。
其實,成長第二步要做的就是,你要學習跟這些感受待在一起,把“應該”這兩個字收回來。
當你覺得老公“不應該”的時候,其實你就在跟事實抗衡,在給自己找麻煩,把自己帶到了地獄的邊緣。
但是如果當下能夠停止,把“應該”收回來,你就離快樂、幸福又近了一步。
很多人問我,他們的婚姻出現了嚴重問題,是否應該考慮離婚。
我會建議他們不如給自己的先生、自己、孩子一年的時間,換一個狀態相處。
一年過后,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是不能和對方和諧共處,你已經盡力去放下期待了,卻感受不到對方的愛和誠意,那個時候再考慮離婚不遲。
但其實我們要先回觀自己,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放下這些“應該”。
因為如果你不收回這些“應該”、不去處理它們,你還是會把這些“應該”安在下一個對象身上,又造成相同的問題了。
當你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后,試著把它深深地刻印在心里。
在生活中不斷地操練,放下期望和應該,看看你的生活和關系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因為真實的婚姻生活是非常磨人的,久而久之,你會覺得孩子大了我就不跟這個人過了,跟他過還不如一個人過。
所以,很多人(包括我)把另一半當成生命的救星,片刻不想離開,耗費心力地投入自己生命的全部。
但這只是緩兵之計。
最終,我們必須去面對和承認:我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怎么來、怎么走,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我們需要自己去擁抱自己的內在孩童,做自己最好的伴侶,而不是在外面找慰藉。
而當我們可以更好地擁抱自己內在孩童,才可以真正地擁抱我們的伴侶,放下那些投射和期待。
關系“離去”后,如何擁抱孤獨中的豐盛?
很多女人對親密關系的分離,是非常痛苦的。這種“分離焦慮”,伴隨一生。
我也經歷過分手,那種感覺像扒皮一樣痛苦。
但這種時刻,常常是內在重啟的好機會,我們好像感覺自己被連根拔起,但因此,我們會有機會收回那些在關系里,過度撲出去的能量。
當我們認清,沒有人會陪伴我們一生,便可以回來面對孤獨的自己。
人生的盡頭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悲劇——我們終將老去、死去,花了一輩子去建構的東西,最終一樣帶不走。
很多抑郁的人看到了這個真相,但他們沒有尋求更有智慧的人的協助,而是卡在一個地方出不來,于是選擇不再繼續玩下去。
這不是勇者的人生。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然而,生活值得我們熱愛嗎?
其實,大多數人的生活是非常受限的:
受限于親情、愛情、孩子、金錢、時間、面子、身體……通過這些部分,可以暫時消解我們的孤獨感。
然而學會面對孤獨,是內在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關。
而很多人,其實一直沒有區分清楚,讓我們痛苦的是孤獨所帶來的“悲愴”。
我們面對孤獨的時候,很多童年的陰影、人格的黑暗,都會浮現出來。那些你從沒有面對過的鬼魅,都來和你對話了。
你可能會感覺悲涼,感覺老無所依,感覺未來沒有希望,感覺潦倒失敗......甚至有人,會覺得生無可戀。
——這是最考驗我們信念感的時候。
孤獨本身并不可怕,讓人難以承受的是孤獨所帶來的一系列情緒。
當那些鬼魅的話語,在我們耳邊低語的時候,不要去跟隨,而是學會轉念:相信心底的希望和光。
而這些時刻,也是創傷療愈的時機。
親愛的,和外面人事糾纏了半輩子,是時候深入自己的內心了。
利用這個時間,去參加心理學課程,開始內在成長,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去豐盛自己,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了。
女人終究,是要學習這兩件事:
在關系中修愛,在孤獨中修豐盛。這樣的女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課程
*本文由張德芬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作者丨張德芬
策劃 | 魏夏
編輯丨李小豆
主播丨暢心
副主編 | 花花
總 編 | 康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