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露露 實習生 陳俐穎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長久以來困擾著無數患者。面對這一頑疾,醫學界一直在探索更為有效的防治策略。
日前,由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哮喘學組編撰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以下簡稱《指南》 )發布。《指南》提出了“臨床治愈”概念,引發廣泛熱議。
支氣管哮喘“臨床治愈”的定義是什么?它如何實現?在實現過程中又面臨哪些挑戰?記者就此邀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部主任許愛國、河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齊詠進行解答。
1
哮喘防治新突破
從“長期控制”到“臨床治愈”
許愛國介紹,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中,哮喘患病率約4.2%,患者總數預估約4570萬。其中,重度哮喘患者占比在3.4%~ 8.3%,這意味著我國成人重度哮喘患者數量可能高達394萬。當前,全國哮喘患者預計已超6000萬,且這一數字仍逐年遞增。
“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炎癥性疾病,患者的氣道對多種刺激如過敏原、冷空氣、運動等極為敏感,這使得患者反復出現喘息、咳嗽、胸悶、氣短等癥狀,且這些癥狀在夜間或清晨往往更為嚴重。”許愛國說,誘發哮喘的因素眾多,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污染、吸煙、呼吸道感染、職業暴露、氣候變化、情緒波動、藥物影響以及過敏反應等。
《指南》中提出的“臨床治愈”是指患者在規范治療后,一年及以上無哮喘癥狀、無急性發作、肺功能檢測基本正常,且無需口服糖皮質激素(OCS)治療。這一概念的提出,標志著哮喘治療目標從單純控制癥狀,轉變為強調高水平疾病控制狀態。
許愛國分析,“臨床治愈”與傳統哮喘治療目標中強調的“長期控制”和“預防”存在顯著差異。“臨床治愈”的關鍵在于,患者接受生物靶向藥物或其他抗哮喘治療后,不僅能有效控制哮喘癥狀,更有望在部分患者群體中實現近乎“治愈”的理想效果。
齊詠表示,“臨床治愈”概念的提出,極大提升了哮喘治療的目標與期望。“臨床治愈”不局限于緩解癥狀和預防急性發作,而是致力于追求長期無癥狀、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促使患者和醫生共同制訂更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
受訪者供圖
2
多種手段齊發力
帶來哮喘治療新曙光
許愛國介紹,“臨床治愈”提出的關鍵治療手段,如生物靶向治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和個體化治療、非藥物治療、患者教育等,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在他看來,這些治療手段不僅能夠顯著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還能有效提升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最終達到全方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32歲的李女士長期飽受哮喘折磨,還伴有過敏性鼻炎和濕疹反復侵擾。此前,她每周有三四次會在半夜被憋醒。過去一年,她因急性發作兩次住院,只能依靠長期口服藥物勉強控制病情。
就醫檢查后,李女士被確診為重度過敏性哮喘、肺功能極差,身體狀況堪憂。幸運的是,許愛國迅速為她制訂治療方案,啟用奧馬珠單抗聯合ICS治療。
李女士積極配合,嚴格按照醫囑除螨、遠離過敏原,同時使用鼻用激素控制鼻炎。經過12個月的治療與療效監測,她的哮喘癥狀完全消失,成功停用口服激素。
齊詠指出,生物靶向治療藥物的問世,標志著哮喘治療領域正式邁入嶄新時代。這類藥物能精準針對哮喘發病通路中的關鍵細胞因子或抗體展開靶向治療。
憑借這一獨特優勢,該治療方法不僅能有效減少哮喘急性發作頻次,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癥狀,降低激素使用量,全方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3
實現哮喘“臨床治愈”
面臨多維度挑戰
在實際臨床操作中,許愛國認為,“臨床治愈”中“肺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這一標準實現難度較大。良好的藥物治療雖能顯著改善癥狀、減少急性發作,但哮喘具有慢性和反復性特點,長期氣道炎癥易引發氣道重塑,導致即便無癥狀時,肺功能也可能存在輕微下降或無法完全恢復。此外,肺功能檢測結果還易受肥胖、慢阻肺等并發癥以及檢測時患者的配合度等因素的影響。
而齊詠則認為,“臨床治愈”的四大維度標準都具備科學性和臨床合理性,全面定義了哮喘的高質量緩解狀態。其中最難達成的應是“無急性發作”,這不僅要求患者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還需避免環境因素和感染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臨床治愈’面臨的挑戰無可避免。”許愛國坦言,首先,哮喘患者個體差異性顯著,每位患者的病理機制、癥狀表現以及對藥物的耐受性都不盡相同;其次,治療藥物費用高昂,且干預范圍存在一定局限;再次,患者對“臨床治愈”治療方案的依從性難以把控,長期的監測和治療調整還可能受到時間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
“‘臨床治愈’并不等同于根治哮喘。要實現‘臨床治愈’,規范化治療必不可少。”齊詠提醒,“臨床治愈”不僅與藥物治療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患者的依從性以及管理狀況。只有患者切實加強自我管理,做到長期堅持治療,同時醫院建立起完善的隨訪管理體系,兩者共同努力,才能達成“臨床治愈”的目標。
盡管挑戰重重,但“臨床治愈”概念的提出,為哮喘患者照亮了高質量生活之路。它將有力推動個體化治療和精準醫療的發展,幫助重癥或難治性哮喘患者邁向“臨床治愈”;為醫療領域的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推動創新療法、藥物和干預措施不斷涌現;減少患者對藥物,尤其是激素類藥物的依賴,有效避免了激素相關的副作用;改變患者的治療心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減輕心理負擔;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急性發作和住院頻率,減輕了患者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
孝敬父母
訂一份大河健康報
發行熱線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帶回家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為防丟,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 轉載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