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酒店機器人龍頭要赴港沖刺IPO了!
全球酒店機器人龍頭云跡科技的IPO歷程堪稱一部資本壓力下的突圍史。原計劃登陸科創板的計劃在2025年3月終止后,公司迅速轉戰港股,核心驅動力在于18.7億元贖回負債的倒逼機制——根據補充協議,若18個月內未完成上市,投資者將恢復贖回權。
而公司選擇港股IPO,也與港交所18C章特專科技規則高度契合,該規則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而云跡科技過去三年累計虧損8.15億元(2022-2024年凈虧損分別為3.65億、2.65億、1.85億)的財務表現,顯然更適應港股市場的寬容機制。
1、創始人支濤:理工女的“破局者”基因
云跡科技的創始人支濤,現年53歲,是行業內少有的女性創始人及CEO。
她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學專業,理工科出身的她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并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從事機器人行業,也是因為從小對于機器人非常癡迷,在創立云跡科技前,她曾擔任北京英維思科技的CEO,在傳感器及自動化領域擁有十余年的經驗,積累了豐富的工業機器人、室內定位導航等核心技術經驗。
云跡科技早期鎖定酒店用工痛點(人力成本占比超30%),以租賃模式(月租5000元/臺)降低客戶采購門檻,滲透率超頭部酒店集團的70%。
并且,研發投入占比常年超40%,2022年達6776萬元,推動核心算法迭代速度領先行業6-12個月。
為了讓自己的產品能適合客戶,云跡科技創始人支濤走訪了前100家目標客戶,制定了機器人服務客戶時的喜聞話術,還不斷地將產品進行優化。
到了2020年,酒店類客戶對于機器人的需求不斷擴大,大量訂單紛至沓來。
短短幾年的時間,云跡科技作為全球酒店機器人領域的絕對龍頭,云跡科技以9%的全球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覆蓋萬豪、洲際等超3萬家酒店客戶,2024年單日在線機器人峰值突破3.6萬臺,完成超5億次服務。
并且,擁有的全自主閉循環學習系統,通過感知-決策-執行閉環實現AI能力迭代,支撐HDOS智能酒店操作系統減少90%重復工作量。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第三代UP系列機器人支持工具倉切換,單機服務效率提升300%。
如今,云跡科技已經成為行業標準制定者:主導26項標準,擁有979項專利(含389項發明專利),在導航算法、多機協作等領域形成技術閉環。
2、財報后面的結構失衡
根據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云跡科技營收從1.61億增至2.45億(CAGR 23.2%),凈虧損從3.65億收窄至1.85億,經調整虧損從2.34億降至0.28億(CAGR -65.7%)。表面改善實則依賴成本控制:研發投入占比從42%降至23.4%,銷售費用壓縮17%。
其中,2024年營收同比激增68.6%至2.45億元,毛利率提升至43.5%(2022年僅24.3%)。硬件成本占比從75.7%降至56.5%,得益于供應鏈優化和模塊化設計(如第三代UP系列支持功能艙切換)。
然而,公司的業績存在一個問題,收入結構單一風險加劇。酒店場景收入占比83%(2024年),2023年曾達95.1%。盡管拓展醫療、樓宇等場景,但非酒店收入占比僅17%,且醫療客戶僅100家,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2024年機器人及功能套件收入占比77.2%(1.89億元),其中第二代“格格”系列銷量三年增長3.8倍(6358臺)但均價下降22%至20,900元。AI數字化系統收入年增速45.5%,2024年達5,588萬元,毛利率高達65.7%。
并且,在數據上,酒店業淡旺季直接影響營收,2023年Q4收入占比35%,而Q1僅18%,現金流穩定性存疑。
而且2022-2024年累計虧損8.15億元,2024年末現金僅剩1.06億元,此前沖刺科創板IPO,而科創板對盈利能力的嚴苛要求使其望而卻步。
2024年凈虧損率從226.6%降至75.6%,但調整后凈虧損仍有2,756萬元。經營性現金流2024年凈流出1.02億元,依賴資本輸血維持研發投入(2022年研發費用率高達42%)。
3、巨頭卡位與退出壓力共振
在發展時期,公司層拿到阿里、騰訊等32家機構的8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12億元。
但是,阿里、騰訊等32家股東自2021年后未獲新融資,投資周期已超5年,急需二級市場退出通道。
畢竟,阿里、騰訊、啟明創投等32家股東中,早期投資者(如沸點資本)已持股超10年,D輪投資者(阿里等)入股3年未退出。招股書披露,若上市失敗,18.7億元“贖回負債”需現金償還,而2024年末賬面現金僅1.06億元,流動比率0.2(遠低于安全值1.5),償債壓力倒逼上市。
在2021年D輪融資協議含上市對賭條款,若2026年底前未完成IPO,需按年利率8%回購股份,進一步加劇現金流壓力。
這也是為什么云跡科技科創板失利后,立馬沖刺港股IPO的原因。
此次,港股IPO云跡科技若成功上市,募資將用于技術升級(如具身智能機器人UP系列)、全球化擴張(已覆蓋40余國)及多元化場景落地。但醫療場景需突破嚴格的準入壁壘,海外市場面臨本土競爭對手(如韓國Bear Robotics)夾擊。
尤其D輪估值40.8億元(PS約16.6倍),高于行業平均PS 10-12倍,若上市后多元化不及預期,高估值難維系。
云跡科技的IPO不僅是服務機器人行業的里程碑,更是驗證"硬件鋪量-軟件盈利"模式可行性的關鍵戰役。在資本耐心與技術創新賽跑的過程中,支濤團隊能否突破場景桎梏、實現技術-商業閉環,將決定這家酒店機器人龍頭是成為行業整合者,還是淪為資本博弈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