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導讀 |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27輯)》

0
分享至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27輯)

楊宜音 主編

譚旭運 韋慶旺 特約主編

2024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4874-7

(點擊封面跳轉至購書頁面)

內容簡介

社會變遷心理研究既關注社會與文化心理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又注重考察人們對這種變化的態度與行為。揭示社會變遷與變遷認知兩個方面的規律及兩者如何相互建構,是當前中國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兼具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重要議題。

本輯《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在上一輯基礎上,繼續以“社會變遷與變遷認知”為主題,收錄的文章不僅描述和分析了不同群體在國家認同、民眾現代性、文化自信、孝道觀念、內卷感知、慈善意愿、社會信任、奧運參與、社會焦慮等方面的心理與行為變遷,而且考察了中國人如何認知和應對社會變遷及其對變遷適應的影響。這些文章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從多個角度,展示了我國學者在這一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最新進展與研究成果。

主編簡介

楊宜音,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2010~2014年)。2016年起任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心理學,包括人際關系、群己關系與群際關系、社會心態、價值觀及其變遷等。

譚旭運,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秘書長,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編委。研究方向為轉型期社會心態、廉潔心態、共同富裕、共同體理念的社會心理機制和路徑等。

韋慶旺,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和管理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委會委員兼秘書。研究方向為社會與文化心理學,包括權利與社會階層、中庸心理、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等。

目錄

現代化目標下社會變遷過程與社會心理演變的互動 譚旭運 韋慶旺 王清源

民眾現代性的社會變遷(1994~2021) 孔文豪 吳林思 丁太平 景懷斌

新時代國家認同的變遷趨勢與世代差異研究 劉洋洋

感知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自信的關系:文化包容度的中介作用 董俊瑩 李永雪 畢重增

社會經濟變遷中的孝道觀念、實踐和焦慮及其代際差異 李啟明 尹欣 高雪梅

人-城價值匹配對居住流動的影響:內卷感知的調節作用 陳滿琪 張嵐清

變遷時代民眾慈善意愿特征及宏微觀影響因素分析 劉婭萱 譚旭運 王清源 劉佳音 王一楠

互聯網使用在中國民眾社會信任變遷中的作用——基于年齡-時期-世代模型的分析 閆玉榮 宋霞剛

北京民眾的奧運關注和參與:北京“雙奧”對比研究 應小萍 彭雨婷

社會轉型期新生代群體的“搭子”社交研究——以Z世代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張曙光 叢銘 趙夢閣 嚴禾佳

中國大學生自我控制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 苗瑞凱 張舒 李卓洋

中國大學生社交焦慮變遷的橫斷歷史meta分析 高佳鑫 金童林 烏云特娜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投稿須知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許烺光心理與文化思想研究)專輯征稿啟事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智慧心理學)專輯征稿啟事

投稿指引

內容摘要

01

現代化目標下社會變遷過程與社會心理演變的互動

作者:譚旭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通訊作者;韋慶旺,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王清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社會心理演變既是推進現代化過程中的階段性心理反映,也是影響現代化目標實現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視角,探討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與社會心理演變的互動關系及其影響機制。隨著現代化進程,人們的國家和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公平正義觀與公益慈善行為、人際互動與個體心理特征等在不斷變化的同時,也持續影響著不同階段現代化目標的實現。社會生態心理學、生命歷程理論、文化歷史多元建構理論、社會心態范式、社會變遷感知理論、系統合理化理論等從不同側面解釋了社會變遷與社會心理演變的雙向互動機制。

關鍵詞:社會變遷;社會心理;現代化;互動影響

02

民眾現代性的社會變遷(1994~2021)

作者:孔文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吳林思,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丁太平,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后;景懷斌,浙大城市學院城市數據治理科教創新綜合體首席專家,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通訊作者。

摘要:人的現代性是與現代化社會運作模式相對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解釋現代化的“人的方面”。曾有這樣的主張——中國的現代化需要人的現代性(化),中國人的現代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維度。本文根據跨度27年的“文化觀念與國家治理”3期調查數據,用HAPC探析中國民眾現代性變遷,發現:在年齡效應上,民眾的現代性隨年齡呈現倒U形變化;在時期效應上,民眾的現代性在1994年、2014年、2021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變化趨勢;在世代效應上,不同世代的成長環境對人的現代性構建有深遠影響,民眾的現代性分別在改革開放出生的世代前后呈現兩次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呈現W形特征。這些研究結果展現了中國現代性獨特的變遷規律。

關鍵詞:人的現代性;社會變遷;年齡-時期-世代分析

03

新時代國家認同的變遷趨勢與世代差異研究

作者:劉洋洋,山東航空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通訊作者。

摘要:國家認同決定著國家的合法性基礎,高度的國家認同有助于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本文使用《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調查數據,利用APCI模型對新時代以來民眾國家認同年齡、時期的變遷趨勢以及世代差異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我國民眾的國家認同整體上處于較高位置,并具有明顯的變化趨勢:第一,國家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升;第二,2013~2015年,國家認同略有降低,但隨后呈現直線上升趨勢;第三,國家認同存在世代差異,其中1950~1951年、1962~1963年以及1998~2001年世代具有較高的國家認同,而1958~1959年、1972~1973年以及1988~1989年世代的國家認同則低于其他世代組;第四,不同世代的國家認同變化軌跡顯著分化,其中“85后”、“90后”和“95后”部分世代組的國家認同顯著上升。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遷對國家認同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國家認同;年齡效應;時期效應;世代差異;APC-I模型

04

感知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自信的關系:文化包容度的中介作用

作者:董俊瑩,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研究生;李永雪,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博士研究生;畢重增,西南大學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通訊作者。

摘要: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在社會變遷范疇中有復雜的相互關系,這種關系也反映為主觀的認知和評價。本文采用兩個研究探討文化包容度隨經濟社會發展而影響文化自信的作用路徑。研究1發現感知經濟社會發展正向預測個體的文化自信,感知文化包容度具有中介作用。研究2在概念水平上拓展了研究1,發現文化包容度變遷感知也是感知經濟社會發展對文化自信作用的中介因素。兩個研究的結果說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觀感知轉化為文化自信是以包容性文化觀念及其變遷為橋梁的。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社會變遷與文化自信的關系提供了啟發。

關鍵詞:感知經濟社會發展;文化自信;感知文化包容度;文化包容度變遷感知;社會變遷知覺

05

社會經濟變遷中的孝道觀念、實踐和焦慮及其代際差異

作者:李啟明,西南交通大學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尹欣,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高雪梅,西南交通大學心理研究與咨詢中心教授、主任,通訊作者。

摘要:在社會變遷視域下,本研究結合代際社會學研究視角,調查了第一代(1949~1965年出生)、第二代(1966~1979年出生)和第三代(1980~2000年出生)的2038名被試者,考察社會變遷中不同代際的孝道觀念、實踐和焦慮及其影響因素。以社會變遷知覺理論為基礎,編制了感知經濟社會發展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感知經濟社會發展、主客觀社會經濟地位都正向預測權威性孝道、互惠性孝道和孝道實踐,并負向預測孝道能力焦慮。不同代際模型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如僅第一代客觀社會經濟地位能預測孝道實踐和孝道能力焦慮,以及僅第三代主觀社會經濟地位能正向預測孝道實踐。此外,第二代的客觀社會經濟地位對互惠性孝道和權威性孝道的預測系數都明顯低于第三代。在所有模型中,各變量對孝道實踐解釋率差異不明顯,但對孝道能力焦慮解釋率在第二代里較低。這些研究結果對于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孝道,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社會變遷;孝道;感知經濟社會發展;主客觀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差異

06

人-城價值匹配對居住流動的影響:內卷感知的調節作用

作者:陳滿琪,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社會心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員;張嵐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

摘要:內卷是伴隨社會變遷或者文化形態轉變而出現的,易受社會文化氛圍影響。在縣域系統這種社會文化氛圍表現為城市精神。本文以晉江為縣域典型代表,探討城市精神會吸引具有何種價值取向的人口流入,它又如何受流動人口內卷感知的影響,三者如何互相形塑并對人口的居留意愿產生影響,在這一影響過程中流動人口的預期起何作用。研究發現,城市精神在流動人口的奮斗信念與居留意愿中起中介作用,這一中介作用受內卷感知的調節,流動人口的收入預期對其內卷感知程度起進一步調節作用。上述結果表明城市精神是人與城價值觀念的碰撞與交會,內卷感知在人-城價值匹配中起著濾鏡作用,可通過預期的認知調節內卷感知,而居住流動逐漸成為受價值觀念驅動的應對方式。

關鍵詞:居住流動;內卷感知;城市精神

07

變遷時代民眾慈善意愿特征及宏微觀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劉婭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碩士研究生;譚旭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社會變遷與社會心態、共同富裕與慈善心理,通訊作者;王清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碩士研究生;劉佳音,曲阜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王一楠,曲阜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至今,在思想觀念、具體內容、參與主體、組織形式等方面都經歷了漫長的變遷過程。進入新時代后,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民眾慈善觀念和行為意愿更呈現新的特點。本文使用2022年中國社會心態調查數據,從不同維度分析了新時代民眾慈善意愿的具體特點,并探討了宏觀因素和個體因素對于不同類型慈善的影響。結果顯示,

在個體因素方面,民眾整體對于文化傳承和科技創新等現代慈善類型的偏好程度,已經高于扶危濟困或場館建設等在既往中占據主流的慈善類型,受教育程度越高、主觀社會階層越高的人群慈善意愿水平越高,但月收入對慈善意愿的影響較弱;在宏觀因素方面,傳統經濟指標GDP的增長可以促進居民在幫扶弱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慈善意愿,而綜合現代化水平越高,越發達城市的居民,其對科技文化等現代慈善的支持意愿越強。基于此,未來可以進一步更新慈善理念,暢通民眾慈善參與渠道,逐步形成“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慈善文化氛圍,促進中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與變遷。

關鍵詞:慈善意愿;慈善事業變遷;全民慈善

08

互聯網使用在中國民眾社會信任變遷中的作用——基于年齡-時期-世代模型的分析

作者:閆玉榮,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博士后研究員;宋霞剛,石河子大學法學院講師,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

摘要: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八期數據組成的混合截面數據,利用分層APC隨機效應模型,考察了中國民眾社會信任變遷中互聯網使用的影響作用。本研究發現,互聯網使用對社會信任水平具有消極影響,而且主要體現在農村居民中,教育能夠緩沖互聯網使用對社會信任的抑制作用。民眾社會信任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民眾互聯網使用對社會信任的消極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信任經歷了V形的變化趨勢,但隨時期推移,互聯網使用產生的影響沒有明顯變化。1980~1984年出生的民眾社會信任水平處于低谷,“65前”世代的互聯網使用與社會信任水平呈顯著負相關;“70后”“80后”世代的互聯網使用對其社會信任沒有顯著影響;出生世代在1995年以后的民眾,互聯網使用正向影響其社會信任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使用;社會信任;年齡-時期-世代分析

09

北京民眾的奧運關注和參與:北京“雙奧”對比研究

作者:應小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與行為實驗室副研究員,通訊作者;彭雨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民族與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本研究基于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和 2008 年北京奧運會前實施的兩次北京民眾奧運調查數據,分析對比了民眾對北京“雙奧”的關注和參與狀況及變化,重點探討了在“逆全球化”和“個人主義化”趨勢和背景下,民眾關注奧運的國際視野(如擴大國際影響)相對于國家視野(如辦好自己國家的事)、集體視野相對于個人視野在“雙奧”中的變化,以及年齡世代在其中的作用,以考察社會變遷在民眾奧運心態上的反映。結果發現,相比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民眾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國際影響預期顯著降低,且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國家層面動機增強,揭示了“逆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視野的淡化;民眾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個人動機較之2008年北京奧運會顯著增加,且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關注國家影響大于關注個人影響的“集體強勢效應”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消失,提示了個人主義化和集體主義的式微。但也發現,民眾在奧運關注和參與中的國際視野與國家視野、集體視野與個人視野之間并非簡單的此消彼長關系,而是發生著同步的變化,例如,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與奧運的國家層面動機和個人層面動機同步增加。提示我們國際視野與國家視野、集體視野與個人視野之間并非相互對立,而是可以彼此兼容,這為建構“美美與共”的共存共享心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供了來自社會心態變遷方面的證據。

關鍵詞:北京“雙奧”;民眾關注;民眾參與;社會心態

10

社會轉型期新生代群體的“搭子”社交研究——以Z世代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作者:張曙光,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山西信訪與社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叢銘、趙夢閣,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嚴禾佳,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本科生。

摘要:本研究以Z世代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扎根理論方法對當前社會轉型期新生代群體的“搭子”社交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社會碎片化、社會個體化及關系流動性,共同構成“搭子”社交的發生脈絡;(2)作為內在本體因素,深層社會動機及基本信念與社會互動傾向對“搭子”社交的發生分別起到動力與調節作用;(3)“搭子”社交的主導心態可以分為自力隨遇型與互搭索尋型兩種;(4)“搭子”社交的核心決策因主導心態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5)“搭子”社交大致可以分為享樂型、確證型及成就型三種類型;(6)“搭子”社交助推了自我邊界清晰化、能動性高漲化及自我飽和化,加深了信息繭房化,加劇了社會液態化。

關鍵詞:社會轉型;新生代群體;“搭子”社交;社會碎片化;社會液態化

11

中國大學生自我控制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

作者:苗瑞凱,石家莊鐵道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講師,碩士生導師;張舒,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通訊作者;李卓洋,石家莊鐵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自我控制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素質,探究其動態變化趨勢及成因對于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橫斷歷史的元分析方法對2012年至2021年(數據收集年代)間134篇使用自我控制量表測量我國大學生(共104424名)自我控制的文獻進行分析。結果發現,2012年至2021年間,大學生自我控制總分、沖動控制以及專注工作維度得分均與年代呈顯著正相關,健康習慣、抵制誘惑、節制娛樂維度得分與年代相關不顯著。此外,經濟條件、教育狀況和就業情況三個方面的5項社會指標能顯著預測大學生自我控制得分的變化。綜上所述,2012年至2021年間,我國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整體呈上升趨勢,中國經濟、教育及就業方面的變化能較好地解釋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上升。

關鍵詞:自我控制;橫斷歷史研究;心理變遷

12

中國大學生社交焦慮變遷的橫斷歷史meta分析

作者:高佳鑫,內蒙古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金童林,內蒙古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烏云特娜,內蒙古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通訊作者。

摘要: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問題引發了社會和學界的關注,而大學生群體的社交焦慮隨年代的變化趨勢尚不明朗,且大學生社交焦慮的變化是否存在人口學差異也一直未達成共識。因此,為深刻把握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動態變化、明確其人口學差異,本研究采用橫斷歷史meta分析的方法,對2000年至2020年間中國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相關文獻進行橫斷歷史元分析。結果顯示,近20年來,中國大學生社交焦慮逐步上升,且存在人口學差異,女生高于男生。此外,普通本科在校人數、移動互聯網使用人數和社交軟件用戶數的上升與大學生社交焦慮的上升密切相關。研究發現強調了大學生社交焦慮的上升趨勢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呼吁在應對大學生社交焦慮問題時應強化政策的針對性和全面性。

關鍵詞:大學生;社交焦慮;橫斷歷史meta分析

集刊 | 《公益(第2輯)》

集刊 | 《魁閣學刊(2024年第2輯/總第11輯)》

集刊 | 《關中農村研究(第七輯)》

策劃:dmz

編輯:dmz

審核:myx

封面:Photo by Ramazan Avc?o?lu on Pexel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ncentive-icons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介紹人文社會科學最新研究成果
5026文章數 2412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罗甸县| 缙云县| 五大连池市| 兰坪| 天津市| 阿尔山市| 卓资县| 青河县| 敖汉旗| 阿拉尔市| 汝阳县| 壤塘县| 闽侯县| 磐石市| 巴彦淖尔市| 宜章县| 页游| 长寿区| 海安县| 济宁市| 怀宁县| 临澧县| 饶平县| 青海省| 宜章县| 平山县| 安岳县| 本溪市| 潮安县| 江都市| 永嘉县| 和平县| 濮阳市| 桃园市| 罗山县| 莱芜市| 屏南县| 苗栗县| 桂阳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