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天氣就像“變臉大師”:晝夜溫差大,晨起時涼意未散,午后又暖陽和煦,單日溫差可達10℃以上;冷空氣頻繁“反擊”,當下全國多地正在經歷一波升溫浪潮,不過大回暖之后將會迎來氣溫跳水,據中國天氣,不少地方最高氣溫累計降幅可超20℃。專家提醒,氣溫波動頻繁,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要注意做好防范,科學備好家庭常備藥。
為什么忽冷忽熱的天氣會引起呼吸道疾病?這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在應對溫度驟變時,人體毛細血管會通過收縮或擴張來調節體溫,頻繁切換狀態可能讓免疫系統暫時處于“應激模式”,對病毒的防御能力暫時下降。此時如果接觸病毒,確實可能增加感染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概率。
如果不慎得了感冒,應該科學應對。對于癥狀不重、無發熱的感冒,可以對癥觀察,多喝水、充分休息即可,無需特別治療;若出現發熱、鼻塞、流鼻涕、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藥物治療,西藥有對乙酰氨基酚、鹽酸西替利嗪等對癥藥物,中藥則有連花清瘟等代表性藥物。
在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期間接受采訪時,上海市浦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包紅教授談到連花清瘟的組方優勢:“連花清瘟有多靶點抗病毒的作用,麻黃可以緩解呼吸道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的癥狀,連花清瘟里面的石膏可以清熱瀉火,紅景天可調節機體免疫力,薄荷腦可起到緩解咽喉不適、頭痛的作用。”
△上海市浦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包紅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中醫藥講究辨證施治,根據不同的病因、癥狀,采用相應的中藥方劑和中成藥。此外,刮痧、拔罐、中藥足浴等外治療法,也能有效緩解發熱、肌肉酸痛等癥狀,促進身體康復。
氣溫波動的春季,如何有效拒絕感冒的侵害,保持身體健康?關鍵在于“適度”二字:隨時關注天氣,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保持身體的舒適;飲食上不必追求“猛藥進補”,多吃時令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攝入;運動時避開清晨低溫時段,選擇八段錦、快走等溫和項目;居家時可定期開窗通風,用加濕器保持空氣濕潤。
應對春季呼吸健康挑戰,科學防護需要多管齊下。科學備好藥品,配合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定期開窗通風等日常養護,方能構建起立體的健康防護網,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呼吸道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