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想生孩子的人,都在考慮孩子能給自己帶來什么。不想生孩子的人,都在考慮自己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近幾年,結婚率和生育率可謂是一路走低。就在去年,結婚登記人數僅為610.6對。
許多專家都在找原因,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結婚生孩子了。
有專家把這口黑鍋甩給女性,說是因為女性受教育程度太高了,才導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然而,果真是如此嗎?
不愿讓孩子重復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那些不想生孩子的年輕人,就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特征:
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有對強勢的父母不停地“雞”,一路卷生卷死,到最后發現房價比自己命還貴。
而那些愿意生孩子的年輕人,則是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有著殷實的家底。
有位上海媽媽送給剛出生孩子的禮物,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她說,因為媽媽已經確認人世間是幸福的,所以帶你來看一看。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適當的挑戰有利于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
然而,過度的壓力則會摧毀孩子的心理防線。
精神醫學專家鄭毅表示,“雞娃”其實是父母焦慮的投射,也是對孩子的心理虐待。
如今,有個新的疾病叫“非自殺性自傷”。
這些孩子自己用刀劃傷胳膊,只為追求刺激,緩解壓力。
從某種角度來看,結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正是過度“雞娃”的反噬。
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
因為這些年輕人活了二十幾年,就沒從人生中嘗到一點甜頭。
上學時期,每天披星戴月地學習,過得比犯人還沒有人權。
工作之后,開始披星戴月地上班,努力“搬磚”一看月薪三千。
生了孩子,是讓他在堪比監獄的學校讀書?還是讓他繼續在工位上當牛馬?
對學習的病態崇尚,讓孩子們形成了一個畸形的觀念:
想過跳樓,也從來沒敢想過曠課和退學。
在這樣成長環境中,年輕人不愿生孩子的原因,無非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他們便是初代雞娃,第一批被“雞”廢掉的孩子。
生存壓力太大
結婚率、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今年輕人的壓力太大了。
不想生孩子的年輕人,其實分為兩種。
一種是自愿丁克,確實不想生孩子。
另一種是生存壓力太大,自己都活不下去,不敢生孩子。
管理學家汪中求表示,現在小年輕不愿意生孩子,不是不能吃苦,而是責任感更重。
以前的人們覺得,生孩子就是添雙筷子的事。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生完孩子就要負責到底,不是只給口飯吃就行。
汪中求總結了當代年輕人的三大壓力:
一是前途未知;二是把人生看得更透徹;三是根本承擔不起養育一個孩子的費用。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顯示,我國把一個孩子從0歲養到大學畢業,平均需要68萬元。
反觀如今大學生的就業率,那可以稱得上是慘淡不已。許多本科生,做著原本高中生、專科生做的工作。
而那些985、211大學的孩子,干著原來本科生做的工作。
“學歷貶值”不再是一個空話,而是切切實實地發生在每個待業的畢業生身上的真實經歷。
沒工作的焦慮養活不了自己,有工作的焦慮996和007,以及像個定時炸彈的裁員通知。
在這樣的生存壓力下,對于結婚生育這件事,大多數年輕人是想都不敢想。
總而言之,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的根本原因,在于生存壓力過大。
當生存環境變好時,或許結婚率和生育率才會有所回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