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地產密探(ID:real-estate-spy)
臨近2024年報披露之際,綠城中國的最高管理層出現了重大變動,引發市場騷動,其股價早盤跌幅超6%。
3月27日早上,綠城中國公告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并衷心感謝其任上作出的重要貢獻。
現年57歲的張亞東,給外界最大的印象就是2019年接棒綠城創始人、一把手宋衛平之后,從此前綠城執行總裁上位“掌舵人”,從執行者角色變成戰略制定者,短短幾年迅速提升了綠城規模實力,成為頭部房企。
要知道,張亞東于2018年之前最顯赫的職業履歷就是在大連官場,曾官至副市長,后進入中交集團,沒多久就被“空降”到綠城擔任高級職業經理人。
當時綠城只能算是中型房企,同時營收雖增幅不錯,但盈利不理想,這跟宋衛平時代主打“不惜成本打造,也不能丟掉口碑”的地產匠心精神有很大關系。
張亞東執掌綠城后,在2020年又遇上樓市三道紅線出臺、樓市“限價令”等引發樓市迅速降溫等不利影響,致使主打品牌溢價的綠城很受掣肘,備受煎熬。
對此,張亞東愈挫愈勇,為綠城想出了一個法子,就是“高周轉”策略,讓豪宅也高周轉起來。2021年起,背靠中交的綠城開始加杠桿高調拿地,拿地成本也不斷走高。
2021年,綠城新增拿地平均樓面價9080元/㎡,該年末總土儲平均樓面價7182元/㎡;
2022年新增拿地平均樓面價飆到14620元/㎡,該年末總土儲平均樓面價漲到7582元/㎡;
2023年新增拿地平均樓面價14231元/㎡,該年末總土儲平均樓面價漲到7982元/㎡。
2024年以來,綠城儼然成了上海、杭州、蘇州、北京等核心城市的“地王收割機”,參考閱讀《綠城狂飆了,樓面價13.1萬/㎡,搶下全國“單價地王”》一文。
克而瑞監測統計,看2024年房企新增貨值排行,綠城以1147億元的新增土儲貨值排全國第四位,僅次于中海、華潤和保利。
綠城之所以敢如此“高舉高打”,背后策略就是高周轉,綠城2024年中報曾寫道,該年上半年新增項目從拿地到開工、經營性凈現金流“回正”分別提速0.4個月、2.1個月至1.7個月、9.5個月。
不過,綠城這股拼勁兒的后遺癥也比較突出,比如去年上半年,綠城取得營收約695.6億元,同比增幅22.1%,再創歷史新高,但錄得毛利率13.09%,同比下滑約4.32個百分點,其中物業銷售毛利率11.7%,同比下滑4.3%;凈利約33.2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8.4%。
雖然綠城近幾年盈利持續下滑,但綠城高管卻享受著“千萬級”年薪備受爭議,比如2022年、2023年張亞東薪酬達到分別是1234.5萬元、1217.1萬元。
今年2月,綠城還發行了一筆承受8.45%年利率的5億美元高息債,以直換即將到期的存量美元債,雖被稱之房企海外債破冰行動,但這個代價是不是偏高?
如今隨著張亞東辭任一把手,接棒者是來自中交系的劉成云,現年56歲,曾先后擔任中交投資副總經理、中交城投董事長、中國交建戰投事業部總經理、中交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董事長,2023年6月至今任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劉成云執掌下的綠城,未來會否繼續“高舉高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