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法國干邑白蘭地行業游說團體BNIC透露,由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行為引發貿易爭端,過去四個月里法國干邑白蘭地對華出口下降了60%。為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計劃3月底訪問中國。BNIC負責人弗洛朗·莫里永(Florent Morillon)表示,中國和美國是法國干邑白蘭地最重要的兩個市場,占到總銷售額的70%。但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美國對歐盟的關稅威脅,已使法國的干邑白蘭地行業陷入嚴重危機。
馬克龍曾公開表示“美國應優先向中國加稅”,這明顯想借美國制衡中國,卻不曾想特朗普對其發出200%關稅威脅,法國顯然沒有預見到中美兩國會如此迅速且堅定地作出反應。現在,法國對華干邑的出口已經遭遇了60%的嚴重下滑,這無疑是對馬克龍那番言論的直接反噬。馬克龍的這一言論并非空穴來風。他背后的邏輯是在面對中國崛起的強大壓力時,法國選擇了站在美國一邊,希望通過加大對中國的經濟壓力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他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中國的反應。
法國白蘭地(資料圖)
據報道,中歐貿易在過去幾個月里摩擦頻頻。尤其是歐盟的龍頭大哥法國,過去四個月,法國暢銷全球的干邑白蘭地對華出口下降,該行業損失慘重。于是不斷游說法國政府,試圖緩解雙邊貿易矛盾。要知道中國和美國是法國干邑白蘭地的最大市場,占比超過70%,現在兩大市場一個磨刀霍霍打算繼續打關稅戰;一個銷量急劇下跌,而且這些跌下去的銷量,未必會根據市場情況回升。相比于美國的敵我不分、全向開炮,我國的“點穴式”反制對歐盟顯然更有作用。
其實在我國去年進行反制后,11月法國就曾經派人來過一次,馬克龍的特別代表普里馬來中國訪問,但她在訪問前就帶著“討公道”的態度來中國的。當時普里馬曾強硬表示,自己和中國只是進行談判,這不意味著法國會妥協;他們也不會進行任何讓步,且要求中方取消這種“不公平的貿易限制”。雖然話說的非常強硬,不過這位法國代表來中國沒有達成任何結果,最終悻悻而歸。在這件事上法國帶頭牽動了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提案,又準備蒙混過關顯然說不過去。
為了讓中國能夠繼續購買法國白蘭地,近日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給王毅外長打來電話后。隨后有消息稱,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計劃3月底訪問中國,會在兩天時間內與中方進行深層次的交流。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法國外長此行顯然是帶著馬克龍交給他的任務,尋求緩解中國與歐盟之間緊張的貿易關系。
目前看,法國外長的訪華計劃只是第一步。巴羅此行的任務可不簡單,既要為干邑白蘭地爭取喘息的空間,還得推動一次全面的中歐經貿“和解大談判”。從表面上看,法國政府似乎在為雙邊貿易關系的重建積極鋪路。高官們頻頻與中方溝通,釋出善意,希望通過對話化解當前的經貿緊張局勢。然而,這樣的舉動究竟能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改變?馬克龍的“戰略智慧”不會只停留在領導人的電話會談和舌燦蓮花的外交辭令上,因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具體政策的調整,而不僅僅是態度上的轉換。
法國外長(資料圖)
中歐關系的未來走向,不僅關系到雙方的經濟利益,也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一直秉持開放的態度,愿意與歐盟通過對話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實現互利共贏。歐盟內部雖然存在分歧,但也有不少國家希望和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法國外長巴羅的訪華或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雙方都有意愿通過溝通來緩解緊張局勢。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次法國外長訪華能給中歐關系帶來怎樣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