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一次回到老家。
路上望著一馬平川的新綠,時間在村村通的公路上飛逝,回到殘破不堪的老家。因為老家的殘破有很多影視劇組來這里。金韜等執導說:“在中國的大地上再也找不到這樣殘破的地方。”老家到處殘留著瓦礫和碎磚。只有幾處在歷代戰火和文革中留下殘垣斷壁和天頂破落的祠堂。祠堂里幾根粗大的柱子挺立見證著往昔的輝煌。
我步履沉重地圍繞老家的莊園步行一周。雜草叢生,街道破落,了了幾戶農家,很少見到人影。心中很是落寞。
老家位于女山湖畔的山丘之上,兩面水抱,南迎南山,莊園四周是千畝沃土良田。當元代變革,我祖由淮陰泛舟直抵泗州之盱眙,過招信西二十余里,停船登岸。古之上桑為我老家。上桑之地,東至二十里鋪,西至長寧崗及湖之岸,北及湖岸,南及陡澗集(蘇巷)之界。上桑之地廣而富饒。為躲避戰亂,祖遷此地,以耕事事。后,我祖夢魁公棄書從戎,建立功業。而后英賢輩出,問情哀切,仁善為世,家大業大。仰山水靈秀之氣,故建林園之家。因有國都之大氣,后被稱大郢。
桑家老者曾多次對老家園林之建作過多次描述,僅從殘垣斷壁,瓦礫碎磚大可想像當初的鼎盛與輝煌。
丘山之上,飛檐斗角,房屋錯落立有致。環秀之回廊,宮廷之別墅,靈秀之假山,清澈之池塘,茂密之林蔭。空場之處,青磚立鋪,回彎溫柔,曲徑通幽。街道青石大板平鋪整潔,街道商鋪擠擠,物豐價廉,和諧繁榮。
湖岸之碼頭居莊園西北。商船泊停,桅桿林立,纖夫牽拉,船夫搖櫓,運夫卸荷,船歌雄宏,忙忙碌碌。清水漾波,蘆葦悠悠,風帆點點,鳥鳥戲水。漁人行船撒網,采菱摘芡,漁歌裊裊。晨霧暮霞,撫水照波,金光耀閃。
林抱家園,繁茂幽靜,鳥鳴清悅,人影閑適。青磚高墻在樹影的疏密里時隱時現。雜卉多彩,喬木高挺,灌木蔥蘢。雜卉伴幽徑,霞光斜疏影。
站立高亭之上,溪渠連碧湖,廊橋架彩虹。水榭迎笑人,魚鳥戲兩池。閑人繞廊游,日光照清柔。鑿池引流,構拱廊橋。南面兩池各一水榭,曲折回廊連之,便人嬉游。兩池之中,各有人工之山,兩山被架飛空廊橋相連。東池荷花,西池萍蓮。兩池間,一路連正庭,二三里,徑通南山。南山古木參天,灌木叢生,山凹綠草茵茵,牛馬成群,羊鹿歡嬉。一渠三面環,渠外稼穡豐。
正宅居中,飛檐翹翅,勾心斗角,雕梁畫柱,雕窗朱門,玲瓏精致,屋屋房房,巷巷道道,間相連映。窗含秀色,門盈綠水。花圃遍布,假山靈透,盆景美木,撩人遐想。美木依窗閑,花卉迎風笑。
書院朗朗,院廷寬敞;祠堂宏大,香煙飄飄。
街之繁華,屋宇櫛比,人流如織,轆轤車聲,熙熙鬧鬧。招牌風動,商匾頂戶。茶坊盈馨,酒肆飄香,魚鋪發腥,肉店泛葷,布店綾綢;牛市頭頭,馬市蹄蹄,豬市哼哼,雞市鳴鳴。方塊青石,平鋪路面,凈如水洗。青墻白面,商招字字。戲苑鼓樂,戲唱人生;每逢集市,方圓人至。或驢馬馱物,或人負背袋,或車載大宗,或提籃兜售,或肩擔小品……鞋鋪滿架,發鋪修面,飯店飄香。看相算命,醫藥門診……街景繁盛。
經后之變故,青樓不在,煙館無存。歲月漫漫,園林蕭條。幾經戰火,樓臺亭榭已經不復存在。再經文革拆卸破壞只剩下少許斷壁殘垣,為三處有人居住的幾間房屋,也被多次改面。東西穿越莊園,南北穿越莊園,瓦礫遍布,碎磚密集。唯存的石板,石鼓,馬槽,馬樁,或臥,或躺,或立,書寫著曾今的輝煌,記載著曾今的滄桑變故。
老家,老家!我曾今見過的西松園不復存在;老家,老家!我曾今見過荷花池不復存在;老家,老家我曾今見過四面園墻也不復存在。四面園墻的高大彰顯往日的森嚴;四面園墻的高大孕育輩出的英才;四面園墻的高大洋溢著生活的豐足。
老家,老家!人丁興旺四散居,誰人猶戀斷殘垣?
老家啊,老家!感嘆曾今的“宅住青山龍虎地,門盈綠水鳳凰池。”
老家啊,殘碎的老家!老家啊,消逝的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