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市中心城區內河排澇通道建設工程傳來好消息,范蠡路(仲景大道至工農路段)、醫圣祠路(仲景大道至溫涼河段)提前恢復通車,我市在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改善市民出行條件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天下午,記者分別前往這兩段路看到,道路寬闊平整,標線清晰醒目,車輛和行人有序通行,市民紛紛為煥然一新的道路點贊。家住范蠡路附近的居民李先生表示:“以前一下雨這條路就積水嚴重,現在改造后,再也不用擔心雨天出行了。”
“我們以‘源頭減排、蓄排并舉’為目標,通過敷設大口徑管網、疏通排澇通道等有力措施,采用‘分段分半幅’作業法,同步推進雙側管網開挖與道路恢復,短期內將范蠡路溫涼河以北區域的行洪能力提升了近3倍,全面構建了中心城區立體化防洪體系。”南陽公用事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醫圣祠路商戶密集的特點,我們實行‘晝間保通行、夜間搶進度’的施工模式,使用低噪聲設備和裝配式圍擋,優化施工時段,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的影響。”
據了解,范蠡路(仲景大道至工農路段)內河排澇通道建設工程于2月13日啟動封閉施工,原計劃工期45天,在施工團隊的精心組織和高效推進下,僅用35天便提前完工,并于3月20日正式放行通車。該路段對雨水管網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管徑提升至1000mm,并采用雙側同步鋪設的方式,有效解決了該區域的內澇問題,大幅提升了城市排水能力。
與此同時,醫圣祠路(仲景大道至溫涼河段)內河排澇通道建設工程也取得了顯著進展。該工程自3月1日啟動封閉施工,原計劃工期25天,已提前至3月22日放行通車。該路段新建了管徑為800mm的雨水管網,進一步優化了區域排水系統,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道路環境。
來源:南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