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冬玲
責編|薛應軍
正文共2724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法學論文寫作是法學研究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表達學術觀點、推動法學理論創新發展、解決法律實踐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一篇好的法學論文不僅能夠體現作者的學術素養,還能為法學理論的創新發展和實踐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參考。本文從選題、結構、語言表達、問題解決等方面對法學論文寫作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法學研究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選題:精準定位,彰顯時代特色
選題是法學論文寫作的關鍵。好的論文選題能夠為論文后續寫作奠定堅實基礎。總體來看,在選擇選題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原則:
首先,要堅持適中原則,選題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選題太大,可能導致論文內容過于寬泛,難以深入探討,最終只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針對性。例如,“論貪污罪”“論正當防衛”等,這些選題很難在一篇論文中對其進行系統深入分析。
其次,選題要緊跟時代特色,關注社會熱點和前沿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的法律問題和法律現象不斷涌現,如人工智能的法律問題、算法的法律規制、數字治理的法律問題等。這些問題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現實意義,能夠引起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例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法律領域的應用和帶來的法律問題日益凸顯,如人工智能的法律責任問題、算法公平問題、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問題等。選擇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選題進行研究,不僅能夠為法學理論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還能為解決現實中的法律問題提供有益參考。
最后,選題還需要具有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選題的關鍵。研究者基于已有研究文獻或結合法律實踐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研究,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某一法律問題進行新認識,或對某些法律法規的修改、頒布、實施等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研究等。總而言之,論文寫作者在確定選題時,一定要具有問題意識。這體現研究者對現實法律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結構:合理布局,確保論述清晰
合理的結構可以使論文層次清晰,讓讀者一目了然。一般來說,法學論文的結構布局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即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三部分。
引言部分簡要介紹論文的選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引言要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為正文論述做好鋪墊。例如,在一篇關于題目為“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的論文中,引言可以簡要介紹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和特點,以及在網絡虛擬財產繼承過程中存在的爭議和問題,從而引出論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正文部分是論文的核心,需要圍繞選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論述。通常情況下,要根據論文的具體內容和論述需要進行合理安排。在論述過程中,要注意層次分明、邏輯清晰,每個論點都要有充分的論據和論證。例如,在論述“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時,可以從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等角度入手,通過數據、圖表等展現其發現與研究成果,最后提出解決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建議和對策。每個部分都要進行清晰論述,使讀者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觀點。
結論部分是對論文進行總結和概括,提出論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結論。結論要簡潔明了,能夠準確反映論文的核心觀點和研究成果。同時,結論還可以對論文的研究不足和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語言表達:通俗易懂,增強可讀性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論文寫作要避免語言表達晦澀難懂,因為這會影響讀者對論文的理解及傳播效果。因此,法學論文寫作語言表達要通俗易懂,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傳播性。
首先,避免使用過于專業和晦澀的術語。法學論文寫作中,雖然不可避免地會使用一些專業術語,但作者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述,使讀者能夠理解其含義。讓沒有修過法學專業的讀者,通過閱讀法學論文能理解論文內容,能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真正讓法學論文具有可讀性、實用性,通過法學論文傳播、普及法律知識。
其次,語言簡潔明了。法學論文寫作要避免冗長復雜的句子結構,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清晰的觀點,使語言簡潔明了,易于理解。法學論文應當讓沒有修過法學專業的讀者也能讀懂,讓正在尋求法律幫助的人能夠在類似的、相關的法學論文中理解相關法律問題,增強其普及性、可讀性、實用性、通俗易懂性。讓普通公民能夠通過閱讀法學論文學習法律知識,并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相關法律問題。
最后,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無論是憲法、行政法,還是民法、公司法、刑法以及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等方面的論文,均需注重可讀性。法律本身固有的抽象性、難以理解性不能成為制約法學論文可讀性的障礙。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推動廣大人民群眾“信仰法治、厲行法治”“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也需要增強法學論文的可讀性、普及性、傳播性。
問題解決:有的放矢,突出實用性
法學論文寫作要突出法學實用性的特點。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注重解決問題,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首先,要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和本質。在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之前,作者要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和本質,這樣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在研究“公民消費維權問題”時,要深入分析生產者、銷售者侵權行為產生的原因,如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法律意識淡薄等,然后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建議或措施,如加強公民消費權的保護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公眾的消費維權意識等。
其次,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法學論文提出的建議和對策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可行性,不能脫離實際。例如,在提出“加強公民消費維權的保護力度”的建議時,可以具體建議相關行政機關加大對消費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侵權賠償標準,降低維權成本等。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在現實中得到有效實施。
最后,要注重建議和對策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解決法律問題往往需要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綜合考慮,因此,要提出系統全面的解決問題方案。例如,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時,不僅要從法律制度層面提出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監管等措施,還要從社會層面提出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技術等建議,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的問題解決方案,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法學論文寫作是一項嚴謹的學術活動,需要作者在選題、結構、語言表達和問題解決等方面認真對待,并付出努力。只有把握好選題,緊跟時代特色,合理安排論文結構,使論述清晰明了,注重語言表達的通俗易懂,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傳播性,突出法學專業的實用性特點,有的放矢地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寫出有實際意義的法學論文,為法學理論的創新發展和實踐問題的解決作出應有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