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最親密的關系,莫過于親子。而親子關系又是人一生中,唯一漸行漸遠的關系。前半生你踩著父母的腳印前行,而后半生輪到父母凝視你的背影。
最近讀到紀伯倫的一首詩:《論孩子》。
你們的孩子并不是你們的孩子
而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兒女
他們借你們來到世上,卻并非來自你們
他們雖與你們一起生活,卻并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把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思想
你們能夠庇護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庇護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于明日的華屋
那是你們無法相見的,即使在夢中
你們可以努力以求像他們
但不要試圖讓他們像你們
因為生命不能退步,它不可能滯留在昨天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分離”這個人生課題。任何的愛意都有界限,它的背后是尊重、守護與無條件的愛。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有關分離的話題。
分離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題
摘編自《為何家會傷人》 武志紅著
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分離的一生。
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間,一個初生嬰兒已遭遇過了第一個無比痛苦的分離。
嬰兒一開始仍以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餓了,媽媽會給他吃的,冷了,媽媽會把他緊緊抱在懷里……
很快,幼兒們發現,自己無法指揮這個世界,甚至也無法指揮媽媽,于是不斷地哇哇大哭。
慢慢地,他們開始接受“媽媽是媽媽,我是我”的概念。
接下來,他們不得不在沒有媽媽和親人陪伴的情況下獨自闖世界了,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幼兒園小班開學時,第一次徹底離開家的孩子們總是哭成一片。哭是因為心疼,因為分離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疼。
再接下來,還有小學、初中、高中……最后,孩子們徹底離開家,開始組建自己的家,擁有自己的孩子。已經成為父母的他們,要親自教他們的孩子體驗分離、學會分離。
無論分離有多疼,他們必須這樣做,因為——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不要將焦慮傳遞
“媽媽整天嘮叨,什么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點大學,你怎么學習成績總不見起色……”
“只要我的成績不進步,爸爸一看我就拉下臉來。光考高分還不行,我必須有進步他才高興。”
迄今為止,我收到數千封中學生的信,很多孩子提到父母在生活中給他們壓力。
為什么父母們給孩子制造了這么大的壓力?最簡單的解釋是,父母將自己的焦慮轉嫁給了孩子。家長希望孩子好,但常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一些家長會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從自己的心理需求出發,為孩子設計人生。結果,他們出于愛心教育孩子,最后卻束縛了孩子的成長。
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是一種“雙輸”局面,孩子不開心,家長也不舒服。
對于父母而言,進化愛的方式,與孩子一起成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給孩子留出充裕的個人空間,讓孩子學會自己作決定,如此孩子才能在成年后完成“分離”這門功課,發展出獨立的人格。
而對于孩子而言,父母永遠不是孩子的答案,你應該成為你自己。你要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并永遠嘗試朝著這個目標自我實現。
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
心理學家稱,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因為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人格成長,并讓他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親子關系如此,師生關系、情侶關系等親密關系也莫不如此。如果拒絕分離,愛就是“假愛”。不懂得分離的兩個人粘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間,我侵占你的空間,兩個人都不能很好地成長。
愛與分離,是生命中兩個永恒的主題。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分離。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一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不管你多么敬愛父母,你終究要離開他們,去過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愛兒女,他們也終究要離開你,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
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
親子之間的感情,與任何情感關系一樣,是該有距離感的。愛的前提,是尊重每個個體,尊重自我的意志。父母對子女是這樣,子女對于父母亦是如此。
之前有讀者在評論區說,最怕父母生病,害怕父母受騙和受傷。所以他會反對父母報名旅行團,去遠離他視線的地方旅行,進而引發了爭吵。他不明白,“為什么為父母好的事情,反而得不到他們的理解?”
回頭想一想,這種心態,是不是與我們很多人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很像?只不過事件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反了過來。
我們每個人都曾是孩子,我們中的很多人,也終將成為別人的父母。但無論我們的身份如何變化,良性的家庭關系中的核心都應是不變的,那就是——
給予每個成員無條件的愛,放他成長,讓他自由,注視他的選擇,然后在摔倒的時候及時接住他,告訴他,“我在,家在”,如此足矣。
來源:央視新聞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