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7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
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和9項標準修改單
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簽標準2項、特殊膳食食品標準3項、食品產品標準4項、生產經營規范標準3項、食品相關產品標準1項、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8項、檢驗方法標準29項,以及《生乳》《滅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項標準修改單。
其中新發布的兩項食品標簽標準對食品標簽的標示要求進行了全面優化和升級,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簽,提升消費者閱讀體驗感;新的產品標準與消費者日常消費的乳制品、肉制品、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通過明確適用范圍等措施,進一步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具體來看:
★《發酵乳》等4項食品產品標準和《滅菌乳》等3項標準修改單完善了適用范圍、術語定義和限量指標,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適應市場變化,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調制肉制品生產衛生規范》等3項新制定的生產經營規范標準強化了對重點食品類別和污染因素的過程控制,填補了相關領域食品安全過程管理的空白;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完善了營養成分含量要求,并新增脂肪代謝異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產品類別,為特殊醫學狀況嬰兒提供精準營養支持,填補國內產品空白;
★《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兩項標準擴大了產品品類,調整了營養成分指標和添加糖的供能比,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營養健康需求。
★《消毒劑》標準新增了使用原則和使用方法,明確了原料要求,增加了禽屠宰環節胴體表面消毒要求,在確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保障消毒劑使用安全。
強制標示致敏物質
推薦標示“消費保存期”
在本次發布的新標準中,和大家日常選購食品息息相關的是兩個關于食品標簽的新標準,兩項標準均設置了2年的過渡期。先來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它實施后,食品標簽上將強制標示致敏物質,日期等內容的標示也將發生重要變化。
什么是預包裝食品?
預包裝食品,就是指預先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簡單來說,我們日常購買的除了生鮮等,絕大部分食品都是預包裝食品。預包裝食品標簽是食品的“身份證”,過去強制標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保質期等。
強制標示致敏物質信息
專家介紹,食品標簽在全球食物過敏風險管理中被視為最有效的工具,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盡可能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概率,新標準實施后,我國食品標簽將要求強制標示致敏物質信息。
當預包裝食品使用含麩質的谷物、甲殼綱類、魚類、蛋類、花生、大豆、乳、堅果八大類食品及其制品作為食品配料時,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劃線等強調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過致敏物質提示語,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質。對于有食物過敏史的人群,需要特別關注食品標簽上致敏物質的提示信息。
保質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標示
新標準對食品日期的標示也發生了很多重要的變化,比如新標準要求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標示,消費者不再需要自行計算保質期,保質期信息展示更為直觀。同時規定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標示生產日期,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
新標準與國際接軌,為了避免食物浪費,規定了食品生產者可根據食品屬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標示預包裝食品的“消費保存期”,作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定要按照標簽標示的貯存條件存放食品,不恰當的貯存會縮短食品保質期,影響食品安全和質量。
掃描數字標簽 獲取食品信息
另外,新標準提出,我國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簽,食品標簽將正式開始向數字化升級。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掃描食品標簽上的二維碼獲取食品標簽信息。數字標簽相較傳統食品標簽沒有標示版面的限制,消費者可以通過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多種功能了解食品信息。
據了解,目前已有超過400款預包裝食品應用了數字標簽,新標準的發布將為數字標簽在食品領域的全面應用提供規范依據。數字標簽將陸續應用到各類食品包裝上,消費者將會體驗到數字標簽的更多便利。
不允許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
很多食品企業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為了避免這些聲稱對消費者的誤導,新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明確提出,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不添加”只是對于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
以某款“果汁飲料”舉例,飲料的標簽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實蔗糖只是“糖”這個大家族中的一種,同時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這類產品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絕不等于產品中不含有糖,容易誤導公眾。
有些含糖飲料會使用“不添加甜味劑”的聲稱吸引消費者,卻造成了消費者認為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
更有產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如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使用了其他甜味劑作為代替,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為了使消費者正確了解食品標簽信息,更科學、更自主地選擇食品,避免使消費者盲目關注這些宣傳用語,忽略了產品真實屬性,對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消費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正確閱讀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食品標簽信息才是關鍵。通過營養標簽可以充分了解食品的營養信息,如不同食品可以根據營養素含量的特點使用含量聲稱,如高蛋白、富含膳食纖維、低脂、低鈉、低糖或無糖等,相應的聲稱都有嚴格的標準規定。
營養素“1+4”擴展為“1+6”
除了食品標簽的新標準,本次發布的另外一個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比如強制標示的營養素范圍擴大、增加提示語等,以此來引導食品產業營養化轉型和居民飲食的健康消費。
新的標準將強制標示的營養素范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的兩項是糖和飽和脂肪(酸),方便消費者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消費,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攝入。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飽和脂肪酸的供能比控制在10%以下”“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為落實減鹽、減油、減糖“三減”健康生活方式,營養標簽目前已經強制要求標示出鈉含量以及脂肪含量,本次修訂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對飽和脂肪(酸)和糖的要求,希望能夠更加全面的展示食品營養信息,進一步指導消費者。
本次標準修訂要求預包裝食品應標示“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希望能夠引導兒童青少年認識到鹽油糖對健康的雙重影響,也體現了對這一特殊群體健康的關注。
標準修訂后,營養標簽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營養成分作用聲稱以及其他補充信息。
除此之外,本次標準修訂中增加了其他補充信息。為提高消費者對營養標簽的關注度,允許企業按照標準規定,正確、規范地在營養成分表中標示營養信息后,采用圖形、文字等方式對營養標簽進行補充說明。比如可以使用消費者熟悉的油和鹽替代脂肪和鈉,用“卡”等替代“千焦”等,也可以使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寶塔圖形和核心推薦條目來宣傳合理膳食和“三減”。
監制:曹進
編輯:劉曉琳
責編:史靜
來源:央視新聞
更多鯨彩好品
歡迎掃碼山東經濟廣播官方商城
鯨彩優選
千挑萬選,不如鯨彩優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