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春分節氣后的中原大地,綠油油的小麥鋪滿了千里沃野。在豫東平原的河南商丘夏邑縣,超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綜合施策科技賦能單產提升行動已然打響。
起步就是沖刺,首戰即是決戰。夏邑縣委書記閆長安表示:“扛牢產糧大縣政治責任,穩定糧食面積,提升糧食產能,促進大面積增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夏邑貢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p>
2024年,夏邑縣小麥單產提升40.22公斤、增產8.63%,總量增加4.77萬噸、增產8.28%。今年,夏邑縣提出百萬畝小麥單產提升10%以上的目標,力爭成為一縣一季糧食增產超億斤全國先進典型。
作為小麥播種面積常年在120萬畝以上的大縣,夏邑縣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通過一手抓農民教育培訓,一手抓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形成了“人才培育+農技推廣+糧食單產提升”的良性循環模式,蹚出了一條“‘新農人’+科技”賦能百萬畝糧食單產提升的新路子。
“新農人”唱主角
人是科技種田的主角,科技種田需要“新農人”?!拔遗c種子公司簽訂合同,繁育‘鄭麥1860’‘周麥36’‘華偉305’等優質小麥品種600畝。”種糧大戶費大鋒信心滿滿地說。
作為國家區域性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縣,積極推進種業振興,當地種子企業正積極與“新農人”合作,目前全縣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建設高標準小麥良種繁育基地25萬畝以上,年生產小麥原良種1億斤以上,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制種大縣”“種業強縣”。
“種田也要跟上新時代?!焙推渌靶罗r人”一樣,費大鋒已經從傳統“彎腰種田”轉型為現代“指尖種田”。在夏邑縣,無人機、物聯網技術、智慧農業平臺等變為種田的“新農具”,生物肥料、無人機飛防噴藥正引領新農業革命……
桑堌鄉組織無人機對麥田進行噴施。郭建東 攝
一個個有思想、有情懷的“新農人”,所展現出的“現代范兒”和“科技感”使其逐漸成為科技種田的“好把式”,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人。隨著“新農人”隊伍漸成規模,新理念、新技術在廣闊田野上大放異彩。
“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黨和政府,特別是農廣校的精心培養。”費大鋒所說的農廣校,就是被譽為“基層農民教育培訓一面旗幟”的夏邑農廣校。
濟陽鎮志愿服務隊在幫農戶配比肥料。張鵬 攝
緊貼一線,緊貼實踐。夏邑縣農廣校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實行“送教下鄉、進村辦班、農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把教學培訓班辦在村鎮、辦到田間地頭、辦到產業鏈上,堅持“課堂上講、基地里看、田地里練、發展中扶”,專家們通過理論講解、實操演練、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確保學員“學得會、用得上”。在科技種田方面,夏邑縣農廣校圍繞糧食安全需求設計課程,實現了“技術培訓-規模種植-產業增效”的閉環。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和輻射帶動,夏邑縣農廣校的培訓辦學足跡已遍布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培養了一大批“新農人”。他們所實踐的農民教育培訓“四步培養法”,即把農民培養成高素質農民、把高素質農民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把優秀黨員干部培養成村支部書記,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唱主角,夏邑縣農廣校也成為黨委政府推進“三農”工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重要支撐。
“今年我們的頭等大事就是落實縣委決策部署,實現全縣科技賦能增產行動村級教育培訓全覆蓋。夏邑縣農廣校校長項偉說,今年年初,夏邑縣采取現場和視頻方式舉辦萬人培訓大會,對縣鄉村三級干部、技術人員和種糧大戶進行專題培訓?!?/p>
數字技術貫通生產鏈條
去年九月,臺風“貝碧嘉”來勢洶洶,使得商丘地區三天內下了常年三個月的雨,夏邑受災嚴重。
“多虧了數字預警系統,夏邑的農田提前做了預防,沒有受到過多水災影響。”夏邑縣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留標說。
近年來,夏邑縣將農田水利設施防災納入平臺管理,采用遙感衛星、無人機巡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巡查巡檢相結合,一旦發現農田水利設施處于異常狀態,通過一鍵上報,及時做到精準防控,生產要素管理更高效,大大提高氣象災害精準化預報預警水平和災害防御能力。
數字技術提供了預警,也“武裝”了農機。沃野田疇間,夏邑縣基于土壤大數據生成“處方圖”,農機搭載北斗導航實現肥、水精準投放,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實現播種深度、行距標準化,減少人工誤差,使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小麥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以下。
既要會種地,更要“慧”種地。“低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早已成為村民種田的一部分,根據手機軟件提示,就能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下單灌溉、除草、施肥服務,根據平臺反饋的農田實時情況管理冬小麥?!比珖N糧大戶、夏邑縣德農先鋒合作社理事長朱傳海介紹,數字技術大大縮短了種植管理時間,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精耕細作理念不僅沒有過時,反而讓種田變得更加精準高效、專業輕松。
農技人員在指導農民使用無人機噴灑。譚倩 攝
“何時種、如何管、怎樣賣”,農戶如何選擇?當地基于歷史氣候數據預測最佳播種窗口期,根據市場行情推薦高收益作物品種,通過政策分析建議如何獲得支持等。
——通過氣象、土壤、市場、政策等數據,分析篩選出“鄭麥1860”“華偉305”等適應當地氣候的高產品種,推廣面積超20萬畝。
——通過“物聯網+變量施肥”技術,在桑堌鄉、北嶺鎮建設數字化示范田,2023年示范田小麥平均單產達650公斤/畝。北嶺鎮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通過傳感器動態監測,結合AI算法生成施肥、灌溉建議,使小麥畝均增產8%-12%。
夏邑縣政府黨組成員邵明啟介紹:“夏邑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糧食生產,在單產提升方面形成了‘數據驅動、精準施策、全程可控’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綜合施策有保障
風過隘口、山登半腰,今年是決勝單產提升的關鍵一年。在全縣新春第一會上,該縣成立縣委書記和縣長雙掛帥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及綜合保障、技術推廣服務、宣傳、督查、農業保險等5個工作專班,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糧食單產提升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把手”工程。
在“點”上尋求突破創新,在“面”上抓好推廣應用,全縣建立5個萬畝示范區、48個千畝示范方,采取“企業+經營主體+農戶”“新產品+配套技術”推廣模式,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業務骨干,為科技賦能增產行動提供物資保障、技術服務和精準配送。
當地試驗了一種生物產品,取得了明顯效果。夏邑縣隨即圍繞該產品的技術特點,研究制定配套栽培管理技術,推廣生物有機肥、土壤調理劑,大面積改善提升了作物生長狀況。
“面對面講怎么分類管理,手把手教如何促弱轉壯,切實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夏邑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彭曉峰說,全縣建立“縣專家組-鄉技術組-村指導員-田管理員”四級服務機制,抽調縣農業農村局、農業廣播學校等部門25名農業專家、110名農技指導員長期深入田間地頭,有效帶動全縣100萬畝以上小麥單產大幅度提升。
藏糧于技,也要藏糧于地。旱能澆、澇能排,全縣2.5萬眼機井均可正常使用,134.7萬畝高標準農田水系全面連通,夏邑縣通過開展防汛抗旱水系連通專項行動提升改造高標準農田,為糧食穩定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讓農戶吃下政策“定心丸”,做種田“甩手掌柜”。夏邑縣縣長李君表示,聚焦單產提升,科技強農惠農政策只增不減。物聯網設備納入農機補貼目錄(最高補50%),設立100萬元單產提升獎勵基金,對單產提升超10%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給予獎勵。同時,完全成本保險覆蓋全縣糧食生產自然災害風險,并創新設立目標產量保險,對達不到增產目標的按比例進行理賠,消除農戶后顧之憂……
作者:高飛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焦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