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孫淑華主任,北京北沙灘中醫醫院呼吸科資深專家,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與臨床診療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孫主任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診斷與預防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研究。
慢阻肺的成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慢阻肺的成因復雜多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孫淑華主任將為大家詳細解讀慢阻肺的成因。
一、吸煙:
吸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環境發病因素。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氫氰酸等化學物質具有多種損傷效應,如損傷氣道上皮細胞和纖毛運動,使氣道凈化能力下降。
吸煙可促使支氣管黏液腺和杯狀細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刺激副交感神經而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氣道阻力增加。
吸煙還可誘導中性粒細胞釋放蛋白酶,破壞肺彈力纖維,誘發肺氣腫形成。
有報道顯示,吸煙患者比不吸煙的患者發生慢阻肺的幾率要高2-8倍。
二、空氣污染:
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如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等有害氣體和顆粒物濃度的增加,是慢阻肺發病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
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中,吸入的有害顆粒和氣體可刺激和損傷呼吸道,誘發慢阻肺。
除了外界大氣的污染外,室內空氣污染也不容忽視,如燃燒生物燃料導致的室內空氣污染也可誘發慢阻肺。
三、職業暴露:
某些職業可能接觸到有害氣體、粉塵或化學物質,如煤礦工人、鐵匠、化工工人等。
長期接觸這些物質可刺激氣道和肺部,導致氣道炎癥和肺功能損害,從而增加患慢阻肺的風險。
四、遺傳因素:
慢阻肺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某些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因素可能增加患慢阻肺的易感性。
五、感染因素: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發病和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毒、支原體、細菌等感染可造成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損傷和慢性炎癥,從而導致慢阻肺的發生。
兒童期反復的呼吸系統感染與成年后發生慢阻肺的幾率增加有關。
綜上所述,慢阻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吸煙、空氣污染、職業暴露、遺傳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其他一些個體因素。了解這些成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控制慢阻肺的發生和發展。對于高危人群來說,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避免空氣污染、加強鍛煉、預防呼吸道感染等)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